渭水周刊

    周刊的运作,书院会划拨专门的经费,所以挣的钱就可以充分的跟各个作者分享。

    至于如何分享,你可以制定进一步的规则。”

    马周这么一解释,王宝钢倒是有点理解了。

    不过,他还是觉得有点奇怪,说:“马尚书,现在大家想要初版文章,都是需要自己花钱的,根本没有办法挣钱。

    我们有必要这样子吗?”

    “当然有必要,只要大家发表文章的积极性上来了,研究新技术的积极性才会上来。

    因为只有不断的研究新技术,才有机会不断的在《渭水周刊》上面发表文章。”

    马周很清楚李承宗要求搞出这么一个《渭水周刊》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刺激大唐的科研的发展。

    既然如此,那肯定是刺激作用越明显越好了。

    ……

    “大王,我们蒸汽机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了,但是距离样机出来还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畅想中文网

    我觉得可以先把现阶段的成果在《渭水周刊》上面进行发表。”

    蒸汽机研究所里头,阎立本主动的跟李承德沟通着论文发表的事情。

    作为《渭水周刊》的总编辑,阎立本还是很清楚这个周刊的重要性的。

    与此同时,他也知道蒸汽机在李承宗心中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要让李承德在《渭水周刊》上面发表一些文章了。

    “皇兄最关注的是我们的蒸汽机什么时候可以制作出来,我们的火车什么时候可以生产出来。

    这写文章的事情,有什么意义?”

    李承德现在一门心思的都扑在了蒸汽机研究上,显然有点不理解阎立本为何会有这个看法。

    “蒸汽机的制作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有大家都利用《渭水周刊》不断的发表着自己的研究进展,提出属于自己的一些科学观点,才能让整个大唐的技术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陛下让属下成立这个《渭水周刊》,显然也是有着这方面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考虑,大王其实更加应该多写一些文章发表在杂志上,这也算是给陛下的一种另类的汇报啊。”

    对付十来岁的李承德,阎立本自然很有招。

    你不是在乎陛下的看法吗?

    那我就把这个事情跟陛下的看法联系在一起。

    这么一来,李承德的积极性自然就上去了。

    “此话当真?”

    “当然!”

    “那行,等会我就写一篇文章给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