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风采

    这对于吸引更多的人出海冒险,是没有好处的。”

    李承宗不介意出海的商家挣大钱。

    反正所有的钱财都是要缴纳赋税的。

    最大的赢家,最终一定会是朝廷。

    相反的,如果商人出海挣不到钱,这才是麻烦的。

    无利不起早。

    没有钱挣的情况下,大家出海的热情自然就不高了。

    “大郎你既然如此有信心,那大胆的去做也是可以的。”

    李渊倒不是要打击李承宗的热情。

    只是按照正常思路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陛下,那些胡人好像回来了。”

    就在李承宗跟李渊说话的时候,小镇外面有了动静。

    席君买立马就把情况给搞明白了。

    “去打听一下,看看刚刚是什么情况。”

    ……

    “陛下,有六个马贼在小镇北面五六里处截杀了一个商队,不过被小镇的人给拦下来了。

    最终马贼都被杀了,商队的人死了几个。

    小镇出去救援的人,倒是非常幸运的一个都没有死伤。”

    席君买的办事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很快就把情况打听清楚了。

    “大郎,看来凉州城四周的胡人,已经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突厥人、薛延陀人了。

    要是教化的好,未尝不能为我大唐所用啊。”

    李渊对于这个结果颇感意外。

    没想到这帮胡人居然这么积极的维护秩序。

    要知道,这种事情正常来说是官府应该做的。

    那些马贼基本上都是胡人,算是跟他们同宗同族。

    “消化吸收一批胡人自然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边疆地区的胡人比例还是要尽可能的降低。

    孙儿准备到时候从边疆各地抽调一批胡人去到江南道和岭南道,那里种植水稻等庄稼,还是需要大量人手的。”

    李承宗准备这一次回到长安城之后,就开始安排大规模的农场建设。

    工业革命时期的各种种植园,完全可以搞起来。

    大唐现在不确地,缺的是干活的人和把产出转化为钱财的能力。

    “涉及到移民,问题会变得很复杂。”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只要让大家主动地加入到移民的队伍,这个事情就不复杂了。”

    “高句丽那边的人口挺多的,比草原上要多很多。如果可以的话,我觉得把高句丽人俘虏了,然后送到江南道各处,应该会比草原上那些胡人更好用。”

    李渊突然提到高句丽,倒是让李承宗愣了一下。

    看来杨广三征高句丽,给大唐留下了挺大的影响啊。

    “阿翁,您放心!高句丽,孙儿迟早是要灭了他们,东北那么好的一片土地,肯定是需要纳入到我大唐管辖的。”

    唐朝是取代隋朝而成立的。

    如果能够灭掉高句丽,显然是有着非常寻常的意义的。

    这一点,李承宗自然能够意识到。

    “高句丽不是一般的小国,倒也不用着急。”

    李渊生怕李承宗操之过急,到时候让大唐也走了隋朝的后路。

    那就不好了!

    “最多五年,大唐四周的各个国家,都将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