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

    这看起来是一个小事,但是其实算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

    任何一个帝王,对于自己的年号都是非常在意的。

    李承宗居然愿意一直使用李渊的年号,这就让大家都很诧异了。

    本来坐在御座上担任提线木偶的李渊,此时的表情也难得的有了一些变化。

    看来自己这个长孙,对自己还是不错的啊。

    只不过是时势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不能怪他啊。

    自己以后就安安心心的在旁边看着吧。

    ……

    吏部尚书褚遂良。

    礼部尚书岑文本。

    工部尚书许敬宗。

    刑部尚书魏征。

    民部尚书马周。

    兵部尚书薛万彻。

    很快的,伴随着新皇登基,朝中的格局也有了相应的改变。

    虽然武德九年马上就要结束了。

    但是朝中的百官却是一点过年的心思都没有。

    几乎每一天,朝中都会有一些新的人员变动。

    虽然不至于搞得人心惶惶,但是大家都很关注,这是必然的。

    “萧兄,你说我们是不是选择跟陛下提出致仕会好一些?”

    陈叔达这段时间明显变得清瘦了不少。

    四个宰相之中,他的压力是最大的。

    没办法,谁让他之前对于秦王府的支持最明显,力度最大呢。

    李承宗哪怕是现在大度的放过他了,陈叔达自己也不认为能够逃过一劫。

    趁着李承宗没有抓住自己的麻烦的时候,能够致仕的话,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到时候李承宗总不能直接出手对付一个已经没有官位的前宰相吧?

    那样子对于他的名声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害。

    “陛下刚刚登基,你这个宰相就跳出来说要致仕,你觉得他会高兴吗?”

    萧瑀一句话就反驳的陈叔达无话可说。

    不管李承宗是真心让四个宰相留下来,还是为了做表面功夫。

    他们几个都不能选择在这个时候致仕。

    否者的话,就肯定会让李承宗不满的。

    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是自愿的。

    但是天下还有那么多的官员和百姓,他们不知道啊。

    到时候让李承宗这个新君刚刚登基就背上了不好的名声,那么陈叔达肯定不会有好果子的。

    “哎,那可如何是好啊,我现在是度日如年啊。”

    “陈兄,这个事情其实也很简单。尚书省的六部尚书,应该都是陛下的人,以后我们只要按照六部提上来的意思去做事,自然就不用担心出错。

    过个一两年,陛下要再怎么安排,我们也没什么话好说了。”

    “六部尚书?那个许敬宗难道也是陛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