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

    反正不管怎么说,孔家作为大唐最大的纸张商家和书籍商家,肯定是挣了大钱的。

    要不然曲阜孔氏的日子不可能那么舒服。

    毕竟,作为孔子的传人,他们是不大好去做其他的生意的。

    “孔家应该是支持秦王府的,师父,到时候我们要不要狠狠的降一波价格,给他们一点颜色瞧一瞧?”

    “我们的纸张,以后肯定是还需要进一步的降低成本。

    不过如果我们直接把纸张价格定的很低的话,估计很多人都会囤货。

    到时候人家直接用我们的纸张去印刷书籍,那就有点得不偿失。

    所以我准备先在书籍市场上好好的搞他们一把,纸张的话,只是高端的先卖一波。”

    书籍对于大唐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不说李承宗准备让渭水新城这里的匠人们都读书识字,单单就为了提高大唐科举的影响力,就有必要降低书籍的价格。

    要不然的话,除了有钱的世家子弟和富贵人家,能够有机会读书的人太少了。

    李承宗不指望大唐所有的人都能跟后世一样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是至少要让各个乡村的小地主和薄有田产的人家,也能读得起书。

    将来大唐经济进一步发展了,再考虑进一步扩大读书人的面积的事情。

    “这样也可以,相比造纸作坊,印刷作坊的难度就要低很多了。

    不管是雕版印刷,还是师父你说的活字印刷,现在都已经在搞了。

    不过我们发现短时间内,可能还是雕版印刷的效果是更好的,操作也更加简单。”

    刘仁轨说这话的时候,心情稍微有点忐忑。

    李承宗是让他重点发展活字印刷的。

    但是对比之下,他发现印刷书籍数量不是特别多的情况下,似乎雕版印刷也是非常方便的。

    并且活字印刷的活字,如果用的次数多了,效果也不好。

    没有办法充分的发挥理论上的优势出来。

    “哪个方便,哪个效果好,就推广哪一个。

    但是这两种技术,都不能放下,安排匠人专门去研究。”

    李承宗并没有太过在意刘仁轨汇报的情况。

    只要能够把事情搞定就行了。

    至于过程,他已经不是那么在乎了。

    渭水新城现在修建的作坊数量不少,他不可能有精力每一个作坊都跟进。

    真的要是这样的话,这日子就忙得没法过了。

    “好的,那我就先安排人印刷一批书籍出来,然后在西市开设一家书铺。

    到时候让孔家的人也看看,跟东宫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