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4)

    “发展每到一个时期,就要懂得及时总结和调整,倘若只因取得一些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那么发展就不可能长效维系。”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堆积的案牍,对殿内诸臣说道:“这段时间,内务府上下辛苦了,顶着压力,不劳辛苦,盘查着各领域的账目。

    从朕推行维新变法以来,北方诸省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受灾、备灾、赈灾这一层面,形成了极为显著的成效。

    不像过去那样,对待突生的灾情,就是被动的承受,导致受灾地区的情况,往往都是很严峻的。”

    天子竟然提及维新变法了。

    钱肃乐、黄道周等内务府大臣,听闻崇祯皇帝所讲,一个个流露出各异的神情,这让他们品位到不同的讯号。

    一直以来,崇祯皇帝所谋划的维新变法,就是一直在做,用各种由头去落实,但是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出过。

    毕竟新法的名义一旦推出,就必然会引起很多矛盾,继而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是崇祯皇帝总结历朝历代的新政实行,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想要将维新变法之事,能长效的在大明治下推行起来,就必须培养一个人才梯队,让他们能交替的向前迈进。

    维新变法推行至今,内务府发展至今,算是实现了崇祯皇帝的这一构想,也让他看到新法贯彻的希望。

    “知道最让朕觉得欣慰的,是哪一领域的长效改变吗?”

    看着神情各异的诸臣,崇祯皇帝面露笑意道:“答案也很显而易见,就是军工产业的发展,其变化之大,让朕都觉得惊奇。

    过去存在一种说法。

    叫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穷兵黩武必危。

    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自从万历朝后期算起,就因为一个猖獗的建虏叛乱,导致国朝蒙受多少损失,朕常常就在想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叫人难以接受的现状呢?”

    “启禀陛下。”

    张肯堂走上前,作揖应道:“是受吏治腐败的影响,致使有司所产各类军械、火器、火炮质量极差,加之各地武备松弛,才使得国朝在此前平叛建虏之际,一次次的遭受惨败,致使国朝受损严重。”

    “没错,这的确是一个方面。”

    崇祯皇帝赞许的点头道:“吏治腐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整顿吏治,是朝廷必须要紧抓的事宜。

    不过朕想表达的并非这个。

    想要在战场上战胜敌人,取得一场场骄人战绩,就必须要有趁手的兵器,这一点国朝在先前做的很不好。”

    崇祯皇帝的心中,很清楚今后的战争形式,是朝着哪一类型倾斜的,不管承认与否,冷兵器时代终将会被抛弃。

    唯有尽快的朝热武器时代迈进,那么大明的军队,才能在一次次的战争下,逐步的蜕变和变强。

    “过去为了发展军工产业,朕给内务府增添了很多担子。”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环视诸臣说道:“每年一批定向专款银,要分拨到各省筹设的军工产业,以确保这批军工产业,能够得到长效发展。

    而伴随着这批军工产业的发展,又间接带动各地的冶炼、锻造、矿藏开采等领域,继而确保各地的发展。”

    钱肃乐、黄道周、张肯堂他们,心中生出各异的想法。

    过去内务府的不少人,其实并不是很理解,为何天子要拿那般多的银子,砸进军工领域的发展,这不就是穷兵黩武吗?

    与其浪费那般多的银子,倒不如用到其他方面,哪怕是用来赈灾,也总比好过发展军工产业啊。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军火贸易的逐步兴起,使得一些显著改变,让原本不理解的群体,全都理解了。

    通过军工产业的发展和兴盛,去逐步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吸纳更多的破产群体进来,继而减少地方流民规模,这是一个涉及层面多的产业领域,所起到的作用超出寻常人想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