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藩(2)

    大明推动海外移藩的难点,政策的持续性,群体的抗拒性,利益的复杂性,局势的多样性……

    上述的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那推动海外移藩就是妄想,甚至强行推动起来的话,会给大明造成一定的混乱。

    如果能有效推动起来,好处也是多多的,有效减缓土地兼并,推动航海业发展,构建海外屏障,引导领域产业建设步伐,改变闭关锁国的旧思想,逐步筹建汉文化圈……

    崇祯皇帝深思熟虑之下,想到了一套可行方案。

    “启禀陛下,经查,北方诸省承袭的郡王爵,共计有218家。”

    骆养性收敛心神,拱手作揖道:“另,守孝未敕封者,暂空缺的郡王爵,有37家,经锦衣卫的秘密调查,仅北方诸省的各地郡王府,名下实控的土地,就高达千万余亩良田,基本上与各地的亲王府,实控的土地持平……”

    听取着骆养性的汇报,崇祯皇帝神情愈发凝重,明初时期,定下的这套宗藩体系,已不再是拱卫大明的有效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演变成蚕食大明元气的弊政。

    分封制,郡县制,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一直都是争议的国策,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朝代的走向。

    孰好孰坏。

    崇祯皇帝不想评论什么。

    处在封建专制的环境下,站在皇帝的角度,自家人的可靠程度,要远比外姓者要可靠的多,不过相对应的来讲,可靠归可靠,但是必要的防备,还是会有的。

    很矛盾。

    很现实。

    治理一个庞大的国朝,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任何决策性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不知过了多久。

    “嗯,将涉及到上述的奏疏,尽快呈递到御前来。”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汇报完的骆养性,开口道:“锦衣卫的差事办的不错,今后一段时期内,锦衣卫要逐步掌控,江南诸省,西南诸省,现存宗藩的一应情报,朕要的是真实的,不要给朕掺假。”

    “臣遵旨。”

    骆养性忙作揖应道。

    海外移藩,是一项大工程,真要是逐步启动的话,就必须要统筹规划好,确保事情是受到控制的。

    召见完骆养性,了解基本情况,此后的数日,崇祯皇帝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直到内务府和理藩院的大臣,被召进宫来。

    “诸卿,看完这些奏疏,心里都是怎样想的?”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环视殿内聚集的群臣,朗声道:“朕觉得触目惊心啊,难怪说国朝的赋税,一直处在那样的水准,原来很多土地,都变成了不可收税的性质。

    移藩这件事情,已到了不可不动的地步。

    针对现有的情况,朕决意筛选一批郡王爵,移藩到大小琉球,规模暂定20众,以大琉球为主,小琉球为辅。

    内务府和理藩院,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正确传递一个观念,国朝本土不再敕封王爵,亲王爵不涉及移藩范畴,郡王爵主动移藩出去,表现优异者可晋爵,移藩海外者,不受国朝既定宗法限制,在就藩地拥有绝对的权力……”

    黄道周、钱肃乐、张之极、朱纯臣等一众大臣,听闻天子所讲之言,心里无不是感到震惊。

    这是要变天啊。

    最初朱聿键移藩济州岛时,看似没在朝野间引起轰动,可实际上也产生不少影响,特别是对大明的宗藩群体,一个个都记挂在心上。

    相较于海外移藩,其实对绝大多数宗藩群体,他们只想待在本土,毕竟和大明本土相比,海外就是蛮荒之地啊。

    崇祯皇帝很清楚这些人的想法,所以他要灌输‘政治欺骗’、‘政治迷惑’的思潮,在逐步推动海外移藩的过程中,安抚住这批宗藩群体,确保大明本土境内不会混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