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议(1)

    大朝议,是大明最正式的朝会,于皇极殿召开,朝中内阁、部、院、寺等在京官员参与其中,一般在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时举行。

    若非必要,即便是大明的皇帝,也不会轻易召大朝议,  毕竟其中所涉及的礼仪规矩过多,耗时耗力,一场大朝议下来,不知有多少精力不济的朝臣倒下。

    “皇后,你这怀有身孕,就别操劳了。”

    张开双臂的崇祯皇帝,穿着厚重的衮服,低头看向帮自己整理的周皇后,  关切道:“小心身子,别惊了胎气,叫曹伴伴他们整理就是了。”

    此次建虏进犯大明,被自己以较快的速度击退,也产生了不少的连锁反应,本该受惊吓早产的周皇后,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想来所怀嫡次子朱慈烜,不会生来早薨。

    身为大明的天子,所诞子嗣的数量,是否能健康成长,也是会关系到国朝安稳的。

    “皇上为国朝事,特召大朝议,臣妾能做的不多。”肚子略有凸显的周皇后,认真的替自家夫君,整理着衮服,所佩之物,  说道:“皇上平日最注重这些,底下人难免会有些疏忽,  还是叫臣妾来做吧。”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心生感慨的崇祯皇帝,没有再多说其他,像周皇后这般温柔体贴的,不干预朝政,不为娘家人谋取权势的,还是很少的。

    在旁候着的曹化淳、王德化等一众太监,恭敬的站在原地,不敢上前打扰丝毫,这次大朝议,他们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地方。

    好端端的,皇爷要召开大朝议,除了授赏一事外,这摆明是要做些什么,不过至于说是什么,他们就不知了。

    “皇上,莫误了时辰。”

    在帮崇祯皇帝整理好,  周皇后浅浅一笑,提醒道:“不然纠仪御史那边,  事后该呈递规劝奏疏了。”

    “嗯。”

    手握天子剑的崇祯皇帝,  点头应了一声,随后便缓步走上前,在周皇后错愕的眼神下,将其揽入自己怀中,鼻子触碰着周皇后的秀发,轻声道:“好好在坤宁宫待着,等朕回来。”

    这叫周皇后面露羞红,心里如小鹿乱撞般,先前自家夫君,可从没有当众做过这等亲密的举动。

    瞧见此幕的曹化淳、王德化等人,一个个忙低下了脑袋,双手拢在身前不敢乱动。

    “摆驾皇极殿!”

    崇祯皇帝的声音响起,握着所佩天子剑,昂首转过身来,朝殿外走去,一旁候着的曹化淳等人,则踱步跟在身后。

    其实对崇祯皇帝来讲,他心里也不是很想召开大朝议,毕竟过程太繁琐了,只要再等上数日,召开朔望朝也行,只是军机处所办差事已定,自凯旋归朝后,自己所谋的一些事情,叫外朝上下人心浮动,所以他要借着授赏之事外,将一些别的谋划定下。

    当崇祯皇帝乘坐龙辇,一行浩浩荡荡的朝皇极殿方向而去,此次召开的大朝议,跟节日朝贺有所不同,故负责大朝议的礼部、都察院、光禄寺、鸿胪寺等有司,也是做了相应的调整,在京官员按照品阶前去不同地域。

    “元辅,您说这次陛下召大朝议,除授赏之事外,还会再说些其他的吗?”手持朝笏的李标,侧身对身旁的韩爌低声道:“我这心里总是有些不安,总觉得陛下会做出些其他举动,这样……”

    “眼下担心这些,没有任何用处。”

    韩爌看了眼不远处的纠仪御史,低声回道:“圣意难猜啊,这次大朝议的召开,只怕朝中的一些事情,也要定下来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韩爌的视线,定在了以王洽、李邦华为首的军机处大臣身上,按制他们不该站在那个位置。

    大朝议是极为注重礼仪规矩的,什么人站在什么区域,那都是有章程的,出错了,丢的是大明的国威。

    此时此刻,聚集在皇极殿内外的文武百官,不少都小声的议论着,被委派的纠仪御史,并未多说其他,毕竟正式的仪式,还没到开始的时候,只要不过于吵闹,他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