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这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是说我研发出了一款新的超级燃料,对方就可以直接用上。

    包括氢燃料电池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样需要对机体进行改造,改造成能够适配该技术。

    在2039年,阿美利肯和华国都在火星上建了一个小型的基地。

    华国有三名航天员在火星常年工作,而阿美利肯有五名航天员。

    双方选择的基地建造地点距离很近,或者说以蓝星的距离定义来看很近。

    阿美利肯在20年代的时候试图通过硅幕,也就是在半导体产业上彻底锁死华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上限。

    不仅仅他们自己在撤离,同时还想拉着高丽、霓虹和弯弯,组成一个叫chip的联盟,也就是芯片联盟。

    大致意思就是,你别跟华国做生意,你的损失我通过政策补贴,来弥补你的一部分损失。

    华国的阿美利肯半导体企业纷纷撤离华国,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基本上从生产到研发撤的差不多了。

    以marvell为例,中文名叫美满电子的阿美利肯半导体企业,是由三位华侨创立的。

    因此从早年间进入华国市场之后,分别在申海和蜀城建了研发中心。

    对华国的半导体产业贡献巨大,被誉为华国半导体发展过程中的黄埔军校。

    这种支持不仅仅是提供了岗位,培养了人才,还包括在半导体发展上的支持。

    在华国提出第3代通信技术td-scdma之后,非常需要配套产业的支持,但是多数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不看好也不跟进技术合作。

    但是marvell积极支持,在中国移动推动td 3g产业的早期,marvell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就是这样支持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大厂,也迫于政策压力,在2022年的时候裁撤掉了华国大部分的研发业务。

    大多数人认为芯幕落下的起点是2018年,实际上在2014年就确定了。

    在2014年华国发布半导体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提高芯片的自制率降低芯片进口比例后,阿美利肯的出招就一直在华国的预料之中。

    只是华国没有预料到,阿美利肯自损八百也要伤敌一千。

    因为只要把你锁死之后,我再卖给你半导体产品、技术和服务,可以把之前损失的都加倍找补回来。

    这一计划在华国实现了14nm的全产业链国产之后就已经破产了。

    更别提到了2039年,华国的半导体产业和阿美利肯的半导体产业,只剩下技术上的微弱差距。

    这点差距在巨头之间的竞争上,足够证明了当年芯幕计划的失败。

    而现在双方的竞争领域,也不在华国,而在太空。

    谁能先利用太空,谁将掌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话语权。

    即便最佳的绕月空间站位置被华国占据了,阿美利肯依然找了另外的地点,建造了属于自己的绕月空间站和月球基地。

    目前在太空属于三足鼎立的态势,华国、阿美利肯和欧罗巴联盟,都在月球有科研基地和火箭发射基地。

    然后华国和阿美利肯在火星有小型基地,至于欧罗巴联盟,他们也在2039年的时候成功登陆了火星。

    但是只有两名航天员登陆火星,跟阿美利肯共用一个火星基地。

    “我们的目光要放长远,华国其实这些年有很多的改变。

    我们和华国之间的竞争将不会那么快分出胜负。”

    这是阿美利肯智库团队们在2035年的时候,制定未来战略时的一段对话。

    “每个地方也充实着民粹主义的肥沃土壤,在福利这件事上呈现不同的选择。

    华国这些年其实有意识的在改变,他们在遏制内部民族主义的势头,同时也在增加给中下阶层的福利待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