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光伏2

    “我们需要有一种认识,那就是技术路线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即便狮城的生物光伏技术在所有的技术指标上都占据优势,这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本国的光伏产业。

    之前国外在半导体领域全面优势,从成本到技术指标再到全产业链的适配程度,全面优于华国。

    华国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国内半导体企业的扶持,虽然在2018年之前对于这些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让他们处于一个半死不活的阶段,但是从来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产品好就放弃本国的产业。

    因为相关考量是出于战略安全层面出发。

    我看各位的年龄,大多都经历过十多年前的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浪潮。”

    “朱教授言之有理。

    对我们来说,靠政策存活下来的企业没有意义。

    他虽然是活下来了,但是不管是利润还是营收,都不在我们投资的考量范畴内。

    更别说单纯靠政策,只有头部企业能够活下来。

    中小企业,特别是之前看着光伏产业热,而上马了大批相关产业链,却没有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企业,估计今年都撑不下去。”

    “我明白你的意思。

    这样存活下来的企业没有投资价值。”

    “是的,就像紫光集团,如果他们没有收购h3c,哪怕对方是水木大学的校企,我们也不会考虑投资紫光系的企业。

    先是他们收购了h3c,后来又赶上了半导体国产化的浪潮,它才能成为被资本关注的对象。

    如果不是两重因素的叠加,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国微不会是第一个大涨的半导体企业。”

    在2020年那波牛市中,半导体企业里最先启动的就是紫光国微,紫光国微是跟券商板块一起异动的,比其他半导体企业要早一周时间。

    朱教授点了点头,他思索片刻后说道:

    “回到我之前的那句话,就是技术路线没有优劣之分。

    或者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只是说从经济角度出发,前期有优势的技术路线会得到扶持,而没有优势的技术路线,如果没有额外的资源投入,很快就消失了。

    资源是有限的,金钱是科研的放大器。

    但是实际上一些前期投入少见效快的技术路线,到了后期未必就能够一直维持这种优势。

    比如硅基芯片,前期发展迅速,技术发展迅速到有专门的摩尔定律。

    成本每两年翻一倍,同时价格降低为原来的一半。

    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这是多么有优势的一种技术路线。

    按照技术路线发展下去计算机的性能会越来越有优势。

    你说怎么可能会有人去投资生物计算机?

    除了一些科研性质的研究。

    对于企业来说生物计算机不管是性能还是说成本,毫无优势可言。

    但是从生物存储,以及最近冒出来的虚拟现实设备来看,生物计算机好像是上限更高的技术路线。

    传统的硅基芯片到了现在这个精度,摩尔定律已经失效了。

    但是能够指责当时选择碳基芯片技术路线的人吗?

    能够指责学术界和企业界没有对碳基芯片投入更多的资金吗?

    不能,因为站在当时的视角去看,没有人会愿意大手笔的投入到碳基芯片的研发中。

    你可能投入一千亿米元都看不到实质性的技术进展。”

    芯片上的晶体管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多,温度和漏电导致以硅材料为基础的芯片发展愈发困难。

    这些年为了打破这一桎梏,芯片厂商们从平面向垂直堆叠发展。

    “朱教授,没想到您对芯片产业也有了解。”

    “光伏也是硅片,半导体产业同样是硅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