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的名声

    故而西蜀那一带如今流传着李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传说,甚至因为他们是亲身经历过兵变叛乱的,对于李勇又是从未见过,蒙着一层面纱反倒更好想象,于是李勇在此的名声比江南那边还要喊得响亮。

    据说有人开了一间镖局,自称是镇南镖局西南分局,几次护镖竟然都得了蜀中绿林通道的面子,后来被杨怀忠亲自带人上门拿了,才被拆穿。

    也可想见,如今李勇这名头在此地之响亮。而在东京汴梁这里,据这掌柜所说,还是近一个月才传扬开来的。

    这一个是蜀州平乱的消息传过来,皇帝的圣旨南下又加了一把火,还一个,却是《三国演义》也终于在李勇并没有刻意往这里推广的情况下传过来了。

    这其实也是李勇有意为之,因为东京此地与其他地方不同,作为如今大宋都城、天下中心,东京不仅常住人口多,每日来往流动的人更多,而且此处商贸繁盛、娱乐发达,如三国这样的经典故事,如何能不受到欢迎?

    既然有市场,那肯定就会有人开始说,说的人多了,流传越广,又形成了一定的风尚。

    所以根本都不需要他主动助推,自然而然就会在此流行起来。根据掌柜的说法,如今东京汴梁城里,大到教坊瓦市,小到茶楼酒馆,反正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谈论三国的故事。

    说书先生无疑是最高兴的,因为李勇为了故事的流行,最开始免费的给钱塘那些说书人发册子——这也导致故事流传的过程中逐渐

    “失真”,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来,有不少人因各种原因往里面加料。

    现在东京比较通行的一个版本,跟李勇的

    “原版”都相距很远了。无他,三国本是金戈铁马、男儿热血为主的故事,可是从五代十国混战过来的大宋百姓,实在是太渴望平静稳当的日子了,对于故事中的战乱反倒没有那么大的热情。

    不过英雄故事从来少不了受众,再加上三国本就是江山美人,只是他们将美人的那一块增加了一些,倒也正符合这大宋潮流。

    所以这个版本不像是原版,倒是更像是后世网络里面那种早期王霸之气一甩,各路小弟纷纷来投,然后再加上红颜知己、美人多娇。

    嗯,有点儿像是三国、水浒和红楼的结合体。其实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迎合了这种想法,只是矫枉过正罢了。

    这就好像西汉开国之时,一度也是以黄老之学休养生息,并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若非是有此铺垫,有文景两人积攒下来的家底,就以汉武刘彻那种霍霍的能力,可能都等不到刘病己出来给他兜底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三国的故事流传,成了许多商家揽客的手段,高家堡同样不例外。

    虽说他们是以廉价着称,但地方确实也偏了点,而且毕竟不怎么盈利,也拿不出多少钱来修缮,所以设施都显得老旧,服务嘛也就那样,对于大部分来京不管是做生意、考试、寻求门路,还是别的什么事情的外地客人,绝对是比较次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能多一个招揽客人的方式自然是好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不谈李勇那

    “小卧龙”的名头和圣旨的事情,这掌柜也有理由对他心怀感激。李勇原本还以为这里客满是因为名声好又便宜,没想到竟然还有自己的原因,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实际上,三国的故事在民间一直都有流传,将关羽

    “侯而帝,帝而王,王而圣”的封神历程,便是从宋时开始,宋徽宗开了这个头,南宋乃至后世历朝历代便一直不断将其抬高。

    甚至在元、清这两个异族政权当政时期,关羽的地位都是有增无减。而且形象逐渐丰满,忠义逐渐成为了关羽的标签,还有诸如武财神之类的名号。

    《三国演义》的故事其实也是从各种民间传说中杂糅、汇编而来,从文学性来说,这本书肯定是在四大名着里敬陪末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