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甚波澜(1/3)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饭圈逻辑主要是涉及社会认同,内群体偏见,外群体偏见。

所谓内群体,就是人们一般用我们所指代的那群人。

而外群体,一般就是指非内群体的成员。通常就是他们所指的对象。

内群体偏见和外群体偏见,就是人类会认为的,我们比他们更好。

不管你客观与否,但凡你说一点不好,那就是对家!

非黑即白。

不是黑就是粉!

它的习惯是给任何人、事、物贴上标签和立场,以此决定对其好恶,继而党同伐异。

不存在中间路线…

影视行业为什么要搞饭圈逻辑?

很简单,为了降低风险!

很多制片公司都做过降低风险的措施,比方说植入广告。

电影这种产品风险极高,你咔咔咔拍一年,几千万下去,结果票房三日游,公司当场暴毙。

选择植入广告,开机的时候就回收一半甚至全部成本包制片和宣发,安全系数令人暖心。

好莱坞搞分级投资,必然大卖的制片厂自己投,有风险的,风险很大的,就吸收外来投资…

互联网前期还真不是刷数据,而是实打实能动员群众去买电影票…

但作品还是那些作品,很快票房和网站播放量的数字开始难看,得做运营了。

投资人要看数字,广告主也要看数字,资本只看数字。

他们就鼓励粉丝买单,甚至给各大粉丝入团直接下达任务…

为什么那些年娱乐圈花团锦绣?

一句话:屎坑里开出的花会更鲜艳,因为肥料足!

所以,很多人评价那些年的内娱:恶臭味十足。

确实挺足的。

沈长林很了解这些,他这篇微博主要是写给很多投资人看的,让他们警惕一点,别一窝蜂砸粉丝电影!

呵呵…

谁管你?

……

截止7月5号,《魔盗团》上映15天,第三个周末前,累计票房成功破十亿。

成为继《泰囧》、《西游降魔篇》之后第三部破十亿的国产电影。

而且是速度最快的——《泰囧》上映19天,票房破十亿,《西游降魔篇》则是16天…

最关键,因为《小时代》的缘故,《魔盗团》热度贼高…

专业机构给出了16亿的票房预测。

至于《小时代》,7月4号当天,单日票房则滑落到了千万以下,上映九天,累计票房亿。

因为7月4号,《盲探》上映了。

接下来还有《太极侠》、《重返地球》、《天台爱情》,估计《小时代》应该能恰好过三亿…

这个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的内地票房也才。

《魔盗团》已经过了密集宣传期,一群人也回到京城…

但该做的收尾工作,还是要做!

比方说现在,沈长林就在北电大礼堂跟学弟、学妹还有老师们分享自己的心得。

“《小时代》这样的电影肯定会出来!郭景明做了导演,未来很多演员、歌手甚至是主持人都会做导演!”

“中国的粉丝文化也是这几年的事情,在其他国家,粉丝在整个观众族群中代表性很小,但中国人口数量众多,所以让粉丝的力量看起来更强大、更有爆发力、也更极端…”

“这个行业发展太快,缺乏经验值累积,所以很多东西都变成一种突发性的、人云亦云的现象,从业者会发明特别多的词汇,比如大数据、大IP,大家常常是一窝蜂式的,好像有了IP、大数据、粉丝就能卖钱。”

“但如果电影这么容易做,它就不叫冒险行业了。”

顿了顿,沈长林接着道:“我告诉大家,所谓的大IP,大数据其实就是互联网想要颠覆传统影视制作的逻辑,想要掌控话语权,热炒的概念而已!”

“互联网的逻辑是流量,所以,线上购票会成为主流!”

“为什么?”

“因为他们会砸钱补贴观众看电影,原来要45块钱的电影票,它19块钱卖给你,你会不会从他这买?”

“那…岂不是很方便?”

“确实方便,但电影的逻辑是内容,电影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的创意,如果将这最珍贵的部分全部依赖机械操作和商业上的加减法,那么当一种电影形态兴起时,伊始阶段或许不觉得有问题,重复性过高时,弊端就会显现。没有观众喜欢看烂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