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施(3/4)

徐争也帮着说了一句:“《魔盗团》我看了一场试映,看完之后,完全理解了长林之前给我推荐的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他把这部电影打造的就像一场视觉奇观秀,这样的电影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感受到魅力!”

“后期特效做了多长时间?”

“我们在剧本开发阶段就让特效负责人加入,前后差不多16个月…我不敢说达到好莱坞水准,但绝对是华语电影的第一次!”

吹捧了一会《魔盗团》,到了郭小四发言…

郭小四真的是…

“我为什么要拍《小时代》,没人比我更了解《小时代》的故事,与其毁在别人手里,不如毁在自己手里。”

“为什么看到很多大导演都有偶尔失手的时候,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观影群体从上一代变到下一代。

2009年的时候观影的平均年龄是岁,但是到了2013年的时候已经变成岁,21岁,就是一个大学生。

如果还用上一代想法拍电影的时候,那会出现问题的,因为越来越多的新观众加入了这个市场,但没有提供新的类型的影片给他们。尽管很多人觉得很争议,或者意见很大,但我觉得不重要,你就坚持自己。”

“现在的人面对的不是生存的挣扎,人的挣扎变成了物质选择的挣扎、贫富差距的挣扎、家庭出身不平等的挣扎。”

“小说家天生有成为导演的潜质,小说家写小说时脑海里已经有了画面和分镜头!”

何坪先反驳一句:“导演要到了55岁才成熟,很多导演最好的作品都是他50岁以后才拍出来的。”

“他可能听不懂!”沈长林帮着补充了一句:“意思就是导演的审美、价值观决定了一部电影的上限!票房只是电影的一部分!商业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一切!”

“真的是无知者无畏!”

“你对电影还有市场的认知太肤浅了,电影艺术毕竟是被称为第七艺术,票房收入,和电影的艺术价值,是两个维度上的事情。在决定票房的一系列因素里,电影的类型和题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它的上限!”

“你的《小时代》我估计最低3亿票房,最高应该在5亿,就这个数据,但是阿谋的《狩猎》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电影的票房可能会不好,包括阿谋接下来的《大佛》,票房也可能不佳,是不是代表阿谋跟不上时代了?”

“如果单纯用钱作比较,那我比Z总理有钱多了,是不是代表我的成就超过了Z总理?”

郭小四被怼的有点难受,眼泪都快落下来了。

沈长林斜眼看了看他,然后道:“你先别哭了,我劝你赶紧道歉吧,《中欧投资协定》马上要展开谈判,其中很重要一项就是关于保护知识产权,怎么保护?我们是山寨大国,那就需要杀一儆百、扭转大众认知,你再不道歉,没准连导演都不让你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