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4/4)

 大家也都知道…

 扯回来,记者又问了:“听说施施投了八千万?”

 “对,她是我邀请过来客串的,很喜欢《捉妖记》这个电影,刚好江老板需要投资,一拍即合…”

 “那能回本吗?”

 “…她很有钱的,投资电影,重点是自己喜不喜欢,不是很看中回报的!”

 施施要是知道杨小蜜的回答,估计会谢:‘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好吧,施施确实也被问到了——宣传《煎饼侠》的时候。

 《捉妖记》、《煎饼侠》一前一后,间隔一天上映。

 “我还是蛮看重回报的…《捉妖记》的定位是合家欢喜剧,而且我看了第一版的大概故事,我觉得3.5亿的投资,收回成本问题不大…”

 “有问过沉长林的意见吗?”

 “有问…《煎饼侠》、《捉妖记》都是他鼓励我投资的…他就说‘反正不会亏本,就算亏,又能亏多少,经验最重要,喜欢最重要’…”

 啧啧,秀了一波恩爱!

 ……

 原时空,《捉妖记》真的是横空出世!

 你自己想想,那几年的市场,最赚钱的是喜剧片,徐争、寳强、黄博恣意玩弄着国产票房的屋顶;

 中游市场则是由跨界而来的青春片导演们统治,“不玩质量只赚钱”的真诚圈钱态度,粉丝们很捧;

 而市场的下游充斥着大量“又没脸提质量又不好意思说坑钱”的小制作烂片们。

 偶尔会有几部前着名导演们带来的“失手之作”卷入战斗,曾经辉煌过的老一辈导演们一边跳脚喊着‘老子还没让位,年轻人怎么就出头了’一边拿着名声换来的报酬回家扮演贵族;

 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而有序。

 《捉妖记》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微妙又和谐的状态。

 号称好来坞特效团队又兼具全国人班底,既用了6年又用了7年后来又用了9年时间来打造;

 胡巴的设计参考了《山海经》和食材…

 最主要,故事讲得还算可以——娱乐电影的要求:画面好,效果赞,颜值够,笑点足,关键还不尴尬,《捉妖记》第一部完全满足了!

 再加上暑期两个月就只有“大饼妖”(《大圣归来》、《煎饼侠》、《捉妖记》)这三驾马车撑场…

 这才造就了《捉妖记》20亿票房奇迹——后面的几亿都是冲量的。

 这个时空,最顶级的上层属于沉长林的长林影视…但是,《捉妖记》的出现,也打破了长林的垄断…

 《捉妖记》的营销真的是花了大价钱——可能学自好来坞吧,大制作营销费用和成本都是1:1的!

 确实,《捉妖记》的套路太多了,三月投放公益广告引发好奇,《跑男》火爆造势,排片一上来就是五成!

 《大圣》拿什么去比?

 《捉妖记》首日票房1.6亿,次日1.35亿,第三天,1.85亿,第四天,依然有1.82亿,首周末四天,累计票房6.8亿。

 《煎饼侠》比它迟上应一天,首周末三天票房是4.3亿。

 《大圣归来》就惨了,才起来的势头被拦腰斩断,但次周末依然报收1.8亿,上映10天,累计票房6.4亿…

 ……

 “唉…”

 自宅,沉长林在看书。

 《三体》!

 原时空,读完《三体》之后,想在知乎上找人讨论一下,然后发现好多人批评大刘文笔不好!

 我日…

 这帮人肯定是被营销号或者自媒体推荐吸引来的,在读《三体》之前就已经知道了黑暗森林法则,知道了降维打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