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四)

    “我们就把内容删减,加上各地乡言不同,为了统一雅言,便注尔雅音义,陛下又觉得我们教得太慢,而且知识太散,不利于记忆,还说什么干货太少,”贺循将那叠要求推回去,“我已经能将陛下的要求倒背如流,不觉得哪一版不符合要求,但我等的稿子被打回来五回了!”

    他想要知道她更具体的要求,比如,上交的这五版,她到底对哪一点不满?

    荀藩却不着急,还劝慰道:“现在学堂还是用旧教材,离八月十九开学还有好几个月呢,我们只要提前两个月把稿子交上去就行,来得及。”

    贺循自觉够平和,够稳定了,没想到荀藩比他还稳定,他不由扭头去看赵程。

    赵程垂眸思索,片刻后抬起头来,坚定道:“我去面见陛下。”

    他们稳得住,他却不能如此摆烂,他说什么也要在两个月内把这套教材写出来。

    赵程当即进宫去。

    赵含章早等着他了,他才开完口,赵含章就道:“你有没有教过乡下七岁到十岁的孩子?”

    赵程蹙眉:“臣给五年生和六年生都上过课。”

    “能从小学堂里脱颖而出进入县学本就要比一般孩子要聪明一点,”赵含章道:“而朕现在要的是,三年制的学生在学堂里也不荒废光阴,可以听懂先生教导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识,而这百分之八十包括简单的算术,他们一生的常用字,和一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就这么简单。”

    这一点也不简单!

    赵程满脸严肃,“陛下,他们只有三年的时间,而且,您还要我等寓教于乐……”

    “快乐才是学习的源泉,”赵含章道:“朕不要他们只止步于三年级,三年过后,有一部分孩子会进入县学继续读书,但更多的孩子或自愿,或被动回家务农。”

    “这不意味着他们就到此为止,现在不是以前,朕的邸报、报纸散落得到处都是,将来纸媒会越来越多,他们可以通过报纸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学到更多的知识。”

    “书也越来越便宜,只要有心,只需要付出一点钱,他们就可以买到自己想买的书,继续学习,”赵含章道:“所以朕还要你们教导他们的向学之心,不屈困苦,不屈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