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傅咏都一一摇头拒绝。

    一边走一边看,路上还遇到卷着裤腿,拎着镰刀或扛着锄头走在街上的人,和他们擦身而过时还顺口问了一句,“你们也收工了?”

    傅咏以为他们是认错了人,正想解释,就见一个扛着锄头的走过来,刚和他们打招呼的人又笑着问他,“你家也收工了?”

    扛着锄头的人立即笑着回应,“收工了,收工了,今天我烧了两亩地,过两天修整一下,把草木灰都埋到土里,回头种上冬小麦,一定大丰收。”

    “今年既然种了春小麦,那地就得换着种豆子养一养土,怎么又种冬小麦?”

    “我那块地肥呀,我摸过土了,没问题,等明年收了小麦再种豆子养一养。”

    “地肥也要爱护,可不能乱着来。”

    “没事,没事,我问过司农寺的管事了,他们说没问题,多施肥就可以,可以隔一年再养地。”

    他们谈了几句就分开走远,傅咏看去,发现街上不少人都是如此,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见面都会招呼一声,不是“吃饭了吗”,就是“收工了吗”。

    这……是一座和他记忆里完全不一样的城池,百姓们脸上洋溢的是真诚的笑容,有一群泥孩子从他们身边跑过,边跑边兴奋的齐声念着什么“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傅咏怔怔的站着,目送他们跑远。

    傅洪也一愣一愣的,呆呆地问道:“阿兄,他们在念什么?”

    傅咏:“好像是教人启蒙的文章。”

    五岁启蒙的傅洪呆呆地问道:“我怎么没读过这样的启蒙文章?”

    傅咏没有回答,转身继续往前走,这一次他目标明确,直接往县衙去。

    都不必问,顺着大道往前,总能看到县衙。

    果然,等走过第四个路口,他就看到了一块空地,地面用青砖铺就,上面竖着一面公告墙,前后都贴满了纸张,而不远处门庭高广,门上悬着匾额,上书“县衙”二字。

    县衙左面立着一块高高的木牌,那是谤木,给人留言上谏之用,这东西竟然重新立起来了,傅咏长这么大,只在书上看到过,自世祖皇帝开始,朝廷就开始捂士民的嘴,连世家子弟说话写文都要借以隐喻,又怎么会立谤木?

    县衙右面则放着一块形如肺部的赤红色石头,这就叫肺石了。

    有冤屈的人可敲击肺石鸣冤,这个傅咏熟悉,基本上每个县衙都有一块,一些比较大和有钱的县衙则是以鼓代替肺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