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陌颜啊,回来吧)

    将来他们若是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叛乱怎么办?

    但想到王澄,心中觉得不妥的官员还是压下了满腹心思,算了,王澄还在江陵呢,王仪风可是王澄的亲侄女,万一他这边一反对,王仪风被王澄带的也不理政事,那就完蛋了。

    王家在这方面有传统,他们很害怕啊。

    王仪风直接打着赵含章的旗号行事,带来的三十个学生全部安***刺史府和各郡县中。

    荆州很大,辖二十二个郡国,一郡国安插一个学生进去都去二十二个了,这一次叛乱可是死了、伤了、逃了不少县令,甚至是郡守。

    王仪风都重新选定人去担任,这三十个学生根本就不够用。

    而且他们都只能从小做起,在刺史府中做书记员,在郡守府中做主簿,在县衙里做县令县丞这样的小官小吏。

    这也是王仪风的升迁之路。

    赵含章说过,须得从小做起,方知百姓之苦,百姓之需。

    像王澄这样直接天降刺史,那真的是心里只有自己,不知百姓疾苦。

    所有从学堂里出来的学生也深深牢记这一点,在荆州叛乱渐平后领了官职去往各处上任。

    一直被堵在武昌和江夏的商旅等也终于能够离开。

    春小麦收割完,种下耐旱的大豆等作物,夏至也快到了,赵含章开始准备礼物去郓城。

    给皇帝带礼,那自然是钱最受对方喜欢了,毕竟皇帝不富裕。

    所以赵含章让人带上一筐又一筐的钱,全是新钱。

    一年多的时间,赵含章的新钱已经挤进蜀地、荆州和江南的市场,就连兖州,也有不少新钱。

    主要是朝廷只要张口和赵含章要钱粮,其中的钱,赵含章必送新钱。

    哪怕新钱比旧钱轻,朝廷为了维持开销,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当同样重量的钱花,加上赵铭和汲渊的运作,世上的人都知道,赵氏新钱虽比旧钱轻,但价值是一样的。

    这一次,赵含章又送新钱。

    当然,这些新钱不是随便铸造就能用的,钱得赋以价值,赵含章新麦刚收,就拿出去换了新钱。

    哦,交易给了工部,私转公,最后亏的是赵含章自己。

    东西都装到了车上,赵含章才叹气,「为何给陛下送礼要我自己掏腰包?」

    赵铭面无表情的道:「不是你说的要遏制此风,公中不得给权贵上峰送礼吗?要我说,你就不该送礼,空着手去多好?」.

    郁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