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拙作终于完稿,感慨之余,回顾创作经历,不得不说点什么:我们平常人要完成一件事情,都必须要经历一些痛苦,更何况是要完成一件出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当然,没有痛苦就没有深刻的感受。且不说孔子遭厄写《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作为一个平凡人,也不会遭受那样的痛苦,因为不可能碰到大起大落的事情。我只是想写一部小说,一部比较好的历史小说,于是我行动了,也写出来了。塞万提斯曾经把自己的作品比作是自己的孩子,这个比喻非常的恰当。当然孩子有聪明的,有愚笨的,但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干出丰功伟绩来,对于正常的人来说这个美好的愿望都是会有的。那么我诞出来的这个孩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但愿不是个畸形儿就行。因为写书确实不是闹着玩的,再加上我本来就没有什么天赋,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些天才写手,一两年就能写出一部传世的名作,而且还能位列销量榜首,我可不能,坚决不能,因为我确实没有那个天赋。

    记得我小时候写作文时,总喜欢先写文章,然后赋诗一首。总觉得这样才能诗文并茂,而且这个嗜好始终存在在我的写作欲望当中。我的写作之梦,源于父亲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父亲任立国,是六十年代兰州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他当了一辈子的语文教师。我小时候,父亲放寒暑假回到家里,就会在一些废旧的报纸上练习毛笔字,当时他也许没有刻意地让我学习或者是练习书法什么的,可就在他的不经意间,却对我产生了文学启蒙的影响。当父亲开学离开家后,我就翻阅他写过的东西,什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等等,我看到这些诗句就震撼到了,总觉得这些绝美的诗句确实把中华大地上的英雄人物描绘得令人心驰神往,于是就对英雄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后来我参加工作后,才有时间干我喜欢的事情。记得在一个舒适的暑假里,我独自在学校花了几天的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当时掩卷沉思:书中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真是可歌可泣,令人心驰神往啊!开篇诗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于是我也情不自禁地沉吟道:“英雄肯使等闲过,荣辱兴亡感慨多;高举酒杯浇块垒,仰观星斗转陀螺;功如日月垂寰宇,人似江河逐逝波。”当时就一门心思地想:自己做不了英雄,那就去写英雄,把自己心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写出来,借古人美酒浇自己块垒,假前贤伟业抒自己情怀,也只能如此。

    纵观中华古今史,除了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之外,近百年来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更是英雄迭现,层出不穷,并且可歌可泣。可是这段历史的英雄人物还不好把握,有些人物的褒贬还不好下结论,细思之后就放弃了,于是就想到了秦汉。因为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最多的,更重要的是秦始皇所创建的大秦帝国和稍后汉高祖所创建的大汉王朝,是整个封建社会第一次出现了中华帝国的辉煌时期和中国国体基本架构成型的关键时期。虽然以后每个朝代的政治模式都有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汉朝较多地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上摒弃了秦政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部分,继承了后来历代中国封建皇朝所遵循的基本模式,所以汉代与秦代同等重要,因为它们相隔的时间极短,所以互为一体。人们习惯上都知道秦代和汉代是两个朝代,秦始皇和汉高祖是不同时期的两个皇帝,可是刘邦比嬴政只小了三岁,属于同时代的人。嬴政去世后的第三年,四十七岁的刘邦便从基层任上起兵,此后便开启了刘邦时代,时代也将他推上了历史的前沿舞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