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建厂

 1979年2月10号。

 在新华社的殷勤邀请下,香港有上百名知名商人前往深圳考察投资环境。

 到了出发这天,霍英栋、李嘉城、郑裕彤等人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只带着几个手下前往内地,而张俊呢?一眼看过去,好家伙,几乎带着一支“加强连”,人数绝对超过了200人。

 “我的天啊!张俊搞这么大阵势,难道打算在内地投入巨资不成?对面那个深圳小渔村是什么情况,谁还能不知道,缺水缺电,交通又不便……”一名富豪满脸错愕,继而吐槽道。

 要不是盛情难却,他也不会去深圳考察。如果能够发展房地产,倒也不是没有前景。

 而这一行人当中,大部分都是房地产老板。

 张俊虽然也做房地产,但是他的主业是文化传媒和科技。

 他在人群中一站,立即变得鹤立鸡群。

 “张生,你这好大的阵势,你名下公司的经理都来了吧?你这一行人的数量都快抵得上在场的所有人了!”霍英栋看向徐徐走来的张俊一行人,不由开口道。

 张俊微微一笑,做出一副无奈的表情,说道:“我也没办法,公司太多,每家公司都有意在内地投资建厂,我这已经尽量减少要带去的人数了……”

 霍英栋等人听到这话,嘴角一抽,这是谦虚呢,还是低调呢?

 众人纷纷转头看向他处,不理会这个装逼的家伙。

 香港新华社社长刘长河却是大喜不已。

 张俊带这么多人前往深圳考察,总有一两家公司在那里投资吧。

 “差不多人到齐了,我们准备出发吧。”刘长河走到张俊跟前,跟他寒暄几句,便招呼众人出发。

 一群人坐船来到了蛇口。

 蛇口一座新建的简易码头,书记带着一众官员在这等候着。

 寒风料峭,却无法冰冷众人激动和期盼的火热心情。

 “领导,你说这次会有多少港商愿意在我们蛇口投资?”

 “唉,不清楚,蛇口的投资环境不太好,暂时还没有通水通电,我委实担心港商不愿意来。好在前段时间,渣打银行向国家贷款了50亿美元,咱们国家手头这阔绰一点!”

 “领导,你放心,我们的工人正在全力建设,务必保证蛇口地区尽快实现三通一平!!!”

 “嗯。”

 远处,轮船的汽笛声响起。

 几艘轮船驶入蛇口码头。

 在刘长河社长的带领下,张俊、霍英栋等人鱼贯而出,从船中走到码头。

 “领导,这位是大天才张俊,这位是霍英栋先生……”

 刘长河介绍道。

 领导也放心身段,面带微笑,连忙朝张俊等人握手,打招呼。

 一阵寒暄过后,领导边走边聊,开始介绍深圳,主要是介绍蛇口的发展规划。

 “国家计划率先在蛇口建立蛇口工业区,欢迎大家踊跃来此投资建厂!别看这里现在还是一片荒芜,但是我们已经集中力量搞建设,会尽快实现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平整场地。此外,我们的工厂土地租赁或购买价格非常便宜,几乎是白菜价;我们的工人的工资也只有香港工人的二十分之一;而且我们的税收政策也极具有优惠,三免两减半,即三年免税,之后两年则是半税。”

 众人听,不由感慨这些吸引投资的政策当真是好。

 不过,一些人不看好内地的发展,对内地的政治环境依旧抱有极大的警惕心。

 很多人其实都是从大陆那边偷渡到香港的,一想到动荡的十年,他们至今心有余悸,因而担心自己的投资打水漂。

 “领导,这些政策很好,我先表个态,我肯定会在蛇口投资,而且投资数据巨大。我希望大陆能够给予我更多的优惠和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