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陈明考虑

 《典籍里的华国》作为华国官方性质的历史科普节目,上面对这档节目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

 毫不夸张的说,这档节目绝对是央视历史中之最。

 除了为节目选择赞助商之外,其余一切节目安排基本上都需要经过上面的层层审批才行。

 当然,

 这档节目的赞助商也不是随便选的。

 综合评选之后,

 赞助商的名额才会定下来。

 一般的电视节目都是赞助商选节目,甚至被要求在节目中大量出现产品的标识或者隐性广告。

 但《典籍里的华国》很任性。

 节目可以找人赞助,但赞助商想要在节目中打广告,不可能。

 最多,

 节目开始的时候会有几秒钟的感谢时间。

 而感谢完之后,便是节目开始的诗朗诵环节。

 陈明为节目提的这句话,会被专人用诗朗诵的方式高吟出来。

 正因如此,

 这句提句非常重要。

 冯一平一开始只是想让陈明尝试一下。

 陈明有文采。

 和陈明认识这么久了,冯一平自然知道陈明肚子里是有墨水的。

 但以防万一,

 冯一平其实还通知了国学院那边,希望那边也能为节目提几句话。

 看完国学院的提句,再来看陈明的,就会发现,陈明的提句档次丝毫不逊色于国学院,甚至从气势上更胜一筹。

 冯一平越读越高兴,就差把这句话写下来装裱起来。

 陈明果然靠得住!

 光是这句提句,节目开场白的诗朗诵就能拔高好几个档次。

 其余国家戏剧院的老人也是忍不住一遍遍的咀嚼这句话。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太棒了!”

 “陈明这小子太有文采了,比国学院那群老家伙强多了。”

 “不愧是能拍出《大夏风华》的人,我就说这小子不简单。”

 “这句话我要请个书法好的人写下来,装裱起来放到我的家里。”

 众人啧啧称奇。

 他们同样对这句话满意的很。

 坐在首座上的周从简,看着手中的剧本,剧本上抬头是陈明留下的笔迹。

 不知为何,周从简有些想笑。

 这句话是佳句,是名言没错,但陈明的字......有点小学生的味道。

 用小学生的字迹写出这么精彩的名句,总感觉有一些违和感。

 看多了书法飘逸的大家之作,陈明的小学生字体让周从简感觉还挺亲切的。

 “老周,你怎么看?”

 所有人看向周从简。

 在场人中,

 只有周从简还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就连站着的祝平安和叶明都在为这句话震撼惊奇,惊叹于这句话居然是出自陈明之手。

 周从简将剧本合了起来:“你们都说好了,我还能说什么?!那就这么定了吧,告诉国学院那边,不用他们帮忙提句了。”

 陈明的提句完全够用了!

 叶明急忙应了下来。

 这件事还是需要他去交涉。

 就在此时,

 周从简看向冯一平:“冯老弟,你觉得陈明这个人怎么样?”

 会议室的所有人里,冯一平是和陈明认识时间最长的。

 从陈明还在参加《全民好声音》的海选的时候,冯一平就和陈明打过交道了。

 论起熟稔,还得是冯一平。

 闻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