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歌里?

 这首《琵琶行》是中国古文化的巅峰作之一。

 如此诗句,对华国文坛就是颠覆性的轰动。

 陈明不是原作。

 他只是诗词的搬运工。

 让中国的文化,在华国遍地生花。

 陈明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并且,他在朝这个方面努力着。

 陈明从来不担心《琵琶行》的诗句会有人质疑,因为他坚信,懂诗的人绝对不会发出质疑的声音。

 开玩笑!

 中国五千年上下浩荡起伏的文化,价值无法估量。

 陈明不是对自己有自信,而是对自己脑子里的底蕴有信心。

 回到国学院。

 何易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热气腾腾的茶气弥漫起来,遮住了他的苍老的脸。

 从一开始,何易就没有把这首歌放在心上。

 前奏之后,陈明的歌声明快而出。

 陈明歌声很轻微,但在该升调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吃力。

 几句之后,何易神色有些异样。

 好像.......确实不错!

 和别人不一样,何易几乎在听到诗句的一瞬间,就在脑子里自动把七言绝句翻译成了白话文。

 以他的文学造诣,翻译一篇古诗词不算难。

 这一刻,何易的老脸有些挂不住。

 娱乐圈什么时候出现这么一位有学问的作词人?

 趁着端起茶杯喝茶的瞬间,何易瞥了一眼手机屏幕,上面写着作词人的名字:陈明。

 陈明?

 何易微微皱眉。

 这个人没听过。

 这个名字太大众了,华国叫这个名字的人起码有几千万人。

 在何易的印象中,并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大诗人。

 文坛内的这些名人就那么几个而已,何易都熟悉,他敢断定,这个陈明是最近新冒出来的。

 “有点意思。”

 何易的神情恢复平静。

 今天就算这首歌的词唱出花来,他都要批评几句才行。

 但不得不说,陈明这个人确实引起了何易的兴趣。

 更关键的是,这首《琵琶行》还是陈明唱的。

 从嗓音上来听,何易能够猜出陈明的年纪不大,甚至比自己的学生还要小。

 这么有潜力的苗子,留在娱乐圈

 浪费了!

 如果可以的话,何易想把陈明挖来国学院。

 下一秒,琵琶声响起。

 整首歌的旋律更加的轻快明了。

 不由得,何易开始晃点起了脚尖。

 这首歌的旋律不算很出彩,但就是很入耳。

 他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都忍不住跟着节奏踩起了缝纫机,就足以说明这首歌的旋律受众的广泛性。

 好听!

 何易必须给这首歌点个赞。

 无论是诗句,还是旋律,都让何易对这位陈明,产生了浓重的兴趣。

 就在此时,一句歌词传入了何易的耳中。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瞬间,何易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

 宾客交筹。

 高朋满座。

 在一声声呼唤中,一位穿着长裙的女子用袖袍遮掩着面容,她的手中抱着一张琵琶。

 这类女子,有一个统称:艺伎。

 她们的出身很卑微。

 但是她们不想从事更加低贱的皮肉交易,所以选择了高一等的艺伎。

 艺伎卖艺不卖身。

 凡是教坊中的艺伎,精通诗词歌赋,能歌善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