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流量

 整首歌都是副歌!

 越往下听,刘奕羽心中这个荒唐的想法越发的清晰。

 迄今为止,华国从来没有出现过一首全曲是副歌的歌曲。

 更不用说,这首歌还是古风歌。

 用现代白话文创作歌曲,肯定要比创作古风歌简单的多。

 这从辞藻上的构成就可以看得出来。

 陈明是第一人!

 他是第一个打破传统创作方式的艺人,并且还把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应用到了古风歌上。

 一瞬间,刘奕羽觉得陈明不去当诗人,可惜了。

 他的文采;

 他的学识;

 比他表现出来的唱歌天赋还要优秀。

 听到最后,刘奕羽已经麻木了。

 她从事音乐人这份工作到现在,第一次今天这么极度震惊。

 “这首歌会入选语文教材吧。”

 刘奕羽心中不确定的问自己。

 但下一秒,她又肯定的回答自己:这首歌,不对,这首诗词,绝对会入选语文教材。

 在古诗词缺乏的华国,陈明这首古风歌已经超越了歌曲本身的价值,上升到了文学领域。

 刘奕羽惊呆了。

 她甚至不知道歌曲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恍惚间,她看向了电脑屏幕,在歌曲的下方,显示着这首歌的时长。

 五分三十五秒。

 这还是歌唱的方式,语速要比平常说话快很多。

 也就是说,陈明写了一首五分三十五秒的诗词。

 他真的是艺人吗?

 刘奕羽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脸上的表情都显得格外的复杂,那是一种极度迷茫之后的自我反思。

 和陈明比起来,她真的算是一个音乐人吗?

 片刻之后,许初静笑着问道:“觉得这首歌怎么样?”

 闻言,刘奕羽苦笑着摇头。

 她没办法评价这首歌。

 当一首歌超越本身的价值,多了其他更加重要的意义,那音乐人就不适合评价了。

 严格来说,这首歌应该让那些大学语言教授来评价。

 许久之后,刘奕羽轻声感叹道:“我和他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啊。”

 “这三首歌会成为古风歌一枝独秀的存在,尤其是这首《

 琵琶行》,太让人惊艳了。”

 “我觉得它可以入选教材。”

 听到这话,许初静也愣住了。

 入选教材,有些夸张了吧。

 虽然她觉得这首古风歌很不错,但想要入选教材很困难。

 国家以教育为本!

 那些语文课本上的诗词,基本上都是顶尖大学的语言教授创作的。

 陈明和那些人比起来,太不起眼了。

 见状,刘奕羽没有太多解释。

 她从事音乐创作这一行已经快十年的时间了,对文字的敏感度要比一般人强得多。

 这么多年,刘奕羽听过的古风歌有很多。

 她虽然不擅长创作古风歌,但她的了解的范围很广泛。

 迄今为止,这首《琵琶行》的诗词是独一档的存在。

 这样的诗词,只是用来当歌唱,有些太可惜了。

 它有自身的教育意义。

 正是这种教育意义,让《琵琶行》不会只存在于歌曲中。

 迟早会被那些诗词协会的人注意到!

 刘奕羽长叹一口气,心中对陈明既佩服又无奈。

 有这么一位音乐人站在她头上,她以后的创作应该不会很轻松。

 “走了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