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艺人

 用唱的形式来背诵古诗词,是一个简单快速的办法。

 陈明没有穿越到华国之前,很多初高中的学生都会为背诵大篇幅的古诗词而感到烦恼。

 尤其是一些著名的诗词大家,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这些大诗人生平最喜欢的写诗。

 他们张口便是一个盛唐;后世的学生们悲催的是很多个盛夏。

 这种痛苦,华国的学生体会不到。

 华国的语文试卷中,古诗词的考试占比非常少,即便是有,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现代诗词为主,不会出现古诗词。

 只因为,

 华国古代没有人写诗。

 前世,

 陈明作为万千学子中走过来的一员,也体验过背诵诗词的痛苦。

 如果是短一点的诗句,背诵起来还容易一点。

 一旦遇到《琵琶行》这种,真是让人头大!

 但陈明也很庆幸!

 正是因为中国繁盛的古代文化,这才让陈明如今来到华国之后,在古风造诣上领先其他人一大截。

 周亦可是地地道道的华国人。

 所以,

 他见到《琵琶行》的第一眼,绝对是男脑壳疼。

 一般来说,

 正常的歌曲都会有歌词重复的部分。

 比如副歌部分的歌词重复。

 但《琵琶行》没有!

 从开头到结尾,这首诗一点重复的语句都没有。

 这就让周亦可非常的头大。

 陈明理解周亦可的痛苦,但他没办法帮周亦可,因为他也是经历这种痛苦过来的人。

 好在,

 现在的周亦可找到了唱诗的感觉。

 他将自己独一无二的古风天赋融入到《琵琶行》中,不再对里面苦涩难懂的诗句感到吃力。

 这一刻,陈明心里满是感慨。

 有天赋的人就是如此!

 当然,这并不妨碍陈明在心里骂周亦可是猪。

 三个星期都没有背下来一篇古诗词,这不是猪是什么?

 这要是放在中国的初高中课堂上,周亦可每天上语文课都要去外面罚站才行。

 第一遍试唱,非常顺利。

 陈明的唱功依旧在线,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刻意去展示自己的唱功,只需要将心神沉淀下来,用心去演唱就可以了。

 周亦可属于超常发挥!

 无论是戏腔还是正常的吟唱诗句,都做到了完美。

 陈明挑不出毛病。

 试唱结束之后,陈明舒了一口气:“你可以唱得很好,而且还不会忘词,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周亦可点了点头。

 见状,

 陈明看了一眼时间,现在还早,要不就今天把三首歌录完算了。

 想到这里,

 陈明看向宋萌:“宋萌,《风筝误》你熟练了吗?”

 “基本熟练了。”

 陈明了解宋萌的性格,她说的基本熟练,就是完全熟练的意思。

 既然如此,

 陈明不打算再浪费时间。

 “周亦可,你先去一边再回味一下刚才唱歌的状态,不要把它当诗词,把它当成一首歌来看。”

 “宋萌,你准备一下,我给你伴奏,准备正式录歌。”

 陈明甚至没打算让宋萌试唱一下《风筝误》。

 在他看来,宋萌比周亦可靠谱多了。

 闻言,

 宋萌起身走到话筒前,开始闭眼回想《风筝误》的歌词和旋律。

 其实,

 《风筝误》的创作有一段很有意思的灵感来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