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舞台剧

 观众们只觉得歌词很牛!

 但他们不知道具体牛在何处!

 这就好像,你买了一杯杨枝甘露,喝了一口,觉得太好喝了,心里想着接下来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只喝这种奶茶。

 但你会去细问杨枝甘露是怎么做的吗?

 或者,里面的配料有哪些?

 你不会问!

 因为你只是单纯的喜欢喝而已,只要有人给你不断的往出造奶茶就够了。

 把这个比喻放在这里,同样适用。

 观众们都觉得歌词很好听,很有感觉,但他们不会去深究。

 但一些专业音乐人却听出了歌词的绝妙!

 当黑 帮和教堂碰撞,

 那碰射出来的东西,只可能是一种东西,暴力美学。

 没错!

 暴力和美的柔和就是《以父之名》。

 此刻,一些音乐人内部聊天群里已经炸开了锅。

 这些聊天群都是各大公司音乐人私底下的群聊。

 音乐人对任何音乐公司都是命脉!

 少了艺人,没关系。

 但少了音乐人,那就完蛋了。

 所以这些音乐人私底下成立了自己的小群,一旦其他公司有高薪挖人的消息,马上跳槽。

 “我头皮发麻!陈明是怎么想到这歌词的!”

 “卧槽,现在的年轻音乐人这么猛吗?”

 “太暴力了,暴力到我没办法不爱!”

 “真了不得啊,我写不出这样歌词!”

 “每一句尾字的押韵丝毫不突兀,完美融于画面感的氛围里,这样的神曲居然出自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方书呢?方书大佬怎么看?”

 “别叫了,他都快结婚了,哪有时间水群。”

 不止是歌词,这首《以父之名》在旋律上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变,美声的歌剧成为了整首歌的隐线。

 如果陈明知道他们的赞叹,估计心里不会有太大的波澜。

 这首歌的作词人,可是那位“狠人”!

 早期,周杰伦合作最多的作词人,并不是方文山,而是在圈内以狂妄嚣张闻名的“黄俊郎”。

 这个人真的很狂!

 但他狂的有道理。

 他曾经在网络上发过这么

 一段话:我为什么很少听其他人的歌,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到现在还在流行着。

 这首歌就是说《以父之名》。

 你能说他自大吗?

 不能!

 因为《以父之名》真的一直火到了现在,甚至从03年发售到现在,已经火了快二十年了。

 被誉为“超越乐坛二十年”的神曲,马上就要迎来它的二十年期限了。

 不出意外的话,

 它应该不止二十年的期限,它会火更久。

 而且,

 黄俊郎还有一个很出名的脾气,从来不迎合市场。

 你们喜欢听抒情歌?

 我不写。

 你们喜欢听古风歌?

 我不写。

 我想起什么写什么,谁都不能要求我强行迎合音乐市场。

 正是这种特立独行的脾气,让黄俊郎创作的歌词远超当时乐坛,创作了全亚洲八亿人收听的神话。

 ◤吹不散的雾 隐没了意图

 谁轻柔踱步 停住

 还来不及哭

 穿过的子弹就带走温度◢

 胡不为在彩排这一段的时候,陈明特意要求了,一定要加上一点颓废的感觉。

 为什么颓废?

 因为这是一首黑 帮教父的忏悔说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