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滔天

    后勤问题和思想问题是两大关键。

    但凡开战,必然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何而战,即师出有名。

    道门和朝廷已经说得很明白,十世之仇犹可报,当年大魏朝廷将凤麟洲列为不征之国,凤麟洲的倭寇却不干人事,袭扰中原沿海各州府,死伤之百姓有数十万之多,被掳走之百姓也有数十万之多。还有那些不得不背井离乡的百姓,更是达百万之众,损失之钱财,不计其数。

    于是大玄立国之后,屡次出兵凤麟洲,是为复仇,最终迫使凤麟洲臣服,成为事实上的藩属。只是因为某种顾虑,没有废黜凤麟洲皇帝的尊号,可设立了凤麟洲道府,也是明证。

    这次凤麟洲地方藩主打出“尊王攘道”的旗号,让道门决意废黜凤麟洲皇帝的尊号,降为国主一级。不过道门也不是直接入场,在摄政关白缺席的情况下,由太政大臣代表凤麟洲朝廷发出邀请,道门和大玄朝廷是应邀平叛。

    在此之前,各沿海道府还在上元节这一天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公祭,为死于倭寇之手的百姓、官兵、所有亡灵祈福。道府的掌府真人、地方官府的督抚,亲自前往上香祭奠,重申凤麟洲各大藩主的罪恶行径,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所以从道义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凤麟洲不是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的婆罗洲,它是一只养不熟的饿狼,暴戾凶狠,慕强凌弱,中原强盛之时,它会呜呜献媚,可中原一旦进入衰弱,它立时就会反咬一口。所以必须在它的脖子上拴上一条狗链,不给它反咬一口的机会。

    让战事发生在凤麟洲境内,总好过战事发生在中原境内。

    其实齐玄素一直怀疑,道门早就准备这样一场战事了。根据天师预测未来所看到的景象:帝冠落地,君王梦破。前赴后继,血染山河。天崩地裂,世事新说。可见在“末法”真正来临之后,中原会有一场大变,也就是东华真人所担忧的后道门时代。可想而知,在这种时候,凤麟洲一定会做点什么,以小博大,甚至妄想入主中原,与其这样,不如提前打断它的狗腿。

    甚至想得更深一些,这也许就是玄圣为大玄朝廷埋下的伏笔。

    这些年来道门一直提倡平等概念,既是替代儒门的纲常,也可以理解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在的确没什么说服力,因为现在的王侯将相们可以飞天遁地、呼风唤雨、摧山裂石,真就是高人一等。可“末法”来临之后,再无长生神通,那就是王侯本无种了。道门宣扬了这么多年的平等理念,早已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再加上几百年的矛盾积累,到时候必然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好似一座座火山爆发,炸得一顶顶皇冠、道冠落地,惊得老爷们和道爷们的美梦破碎。

    也许这就是天师说的:前赴后继,血染山河。天崩地裂,世事新说。

    齐玄素忽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敬佩玄圣了,他终究没有???????????????局限于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放眼天下人之天下,早在二百年前就决意要将皇帝扫到故纸堆里,哪怕牺牲道门也无所谓。或者说,在玄圣看来,道门也好,儒门也罢,都该回到自己本来的位置上,将天下交给天下人。

    不过齐玄素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境界,他更多还是要关注自身,比如御三家的问题。

    在齐玄素的书桌上摆放着许多刚从凤麟洲传来的机密消息。

    原来御三家不仅仅是内讧那么简单,而是已经火并过一场,一位继承人被暗杀,还有一位继承被重伤,丰臣家的实力大为受损,这才让众多地方藩主看到了可乘之机,于是有了这次的“尊王攘道”。

    这样的事情在中原历史上不计其数,比如大名鼎鼎的八王之乱。

    金阙认为凤麟洲道府有失职之罪,既没有及时从中调解,也没有及时上报,不过金阙并没有处罚凤麟洲道府,从掌府真人到诸位副府主,一个没动,只是让其戴罪立功。大约是道门早就想对凤麟洲动手,只是苦于师出无名,这次“尊王攘道”反而是给了道门一个绝佳的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