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

 六月初八。

 张良集结五万本部精锐于平阳郡誓师,定汉王陈胜“不敬天、不法祖、不尊道”三大罪状,将汉廷打为“妖汉”,并以太平道天公将军的身份,正式向陈胜宣战,号召天下黄巾道徒“同心戮力,讨伐妖汉”!

 蒙恬打进徐州都小半个月了,太平道现在才向汉廷宣战,这看起来或许有些愚蠢。

 但事实上,这非但不愚蠢,反而是一招极厉害的心理战术!

 全民素质高如二十一世纪,不都还有很多人依然怀抱着“谁声音大谁就有理”、“谁先发帖谁就有理”、“谁先发视频谁就有理”这样“淳朴”得可怕的心态么?

 更何况是当下这个民智未开,百姓缺乏分辩能力的封建时代,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不知多少人会受太平道这一通檄文的影响。

 往远了说,这会影响陈胜在九州人族心目中的形象,持续减缓汉廷的发展速度、削弱汉廷的发展潜力。

 往近了说,这能振奋黄巾军的士气,削弱红衣军的士气,甚至可能影响这场大战的胜负走向!

 不甚高明。

 但很有用!

 且屡试不爽!

 同时。

 这也意味着,太平道与汉廷之间,彻底撕破脸皮!

 是的,到这一步,才真正意味着太平道与汉廷彻底撕破脸皮。

 蒙恬打进徐州都不算。

 毕竟蒙恬打进徐州这件事,还有得谈。

 而张良发布出去的檄文,却没办法再收回来了。

 这就像是成年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暗地里吃了闷亏,就算气不过,通常也不会闹到大打出手的地步。

 可谁要敢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人一个大嘴巴子,但有点血性的爷们儿,无论打得过打不过都会立马干回去!

 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是这样,更何况是两个大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

 张良的檄文,就无异于是一个大嘴巴子甩到了陈胜的脸上。

 而陈胜作为汉廷的脸面,他的脸……是不能挨打的!

 他的脸挨了打,红衣军的刀枪就不再锋利,五六百万汉廷百姓的腰杆就再也直不起来!

 所以,张良这封檄文,只有两个解决的办法。

 要么汉廷打得太平道开口认怂。

 要么太平道打得汉廷开口认怂。

 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在陈胜眼中是如此。

 在张良眼中亦如此。

 ……

 陈胜在得知张良所发布的这封檄文之后,当日便调中路军仅存的一万五千卒北上,并入北路军统帅范增麾下,迎战张良。

 北路军原本就有三万兵马,加上中路军这一万五千兵卒,便有四万五千人。

 虽然兵力上,北路军仍差了张良五千人。

 但范增占据守势,只望不败而不望大胜的话,阻挡张良部南下还是不难,即便张良所率的巨鹿黄巾军乃是太平道头号精锐之军,也一样!

 说来世事奇妙。

 范增与张良,作为另一个时空项羽和刘邦的两大谋主,在计谋的领域针尖对麦芒、水火不共存!

 而这个时空,这对宿敌再次阴差阳错对上,却是以统兵大将的身份,直接披甲上阵、沙场对垒!

 在将麾下仅剩的这一万五千卒并入北路军之后,中路军大营也彻底裁撤。

 腾出手来的陈胜,连夜赶回陈县,招来李仲商议了半宿。

 翌日,汉廷也张贴出了一张讨伐太平道的檄文,上边同样列出了太平道“传道妖言惑众”、“流寇荼毒九州”、“拿人蓄养猛兽”三大罪状!

 其后政治部、千机楼火力全开,无数童谣、顺口溜儿、小作文儿,以陈县为中心向外扩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