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过年

    (2)3000个拥有100只股票的组合。

    (3)3000个拥有50只股票的组合。

    (4)3000个拥有15只股票的组合——集中投资类。

    接下来,我们计算了每个组团为期十年(1987~1996年)的回报。再之后,我们将这四个组团的回报与同期的整体股市大盘(使用标普500指数)进行比较。

    那些拥有250只股票的组合,标准方差为0.65%;最佳年度回报为16.0%,最差年度回报为11.4%。

    那些拥有100只股票的组合,标准方差为1.11%;最佳年度回报为18.3%,最差年度回报为11.0%。

    那些拥有50只股票的组合,标准方差为1.54%;最佳年度回报为19.1%,最差年度回报为8.6%。

    那些拥有15只股票的组合,标准方差为2.78%;最佳年度回报为26.6%,最差年度回报为6.7%。

    由此,作者得出一个重要的发现:当减少组合中持有股票的数量时,可以提升回报超越市场的可能。当然毫无意外,这也增加了产生低回报的可能。

    为了加强第一个结论,作者对数据进行分类时,又发现了一些异乎寻常的统计:

    在3000个拥有250只股票的组合中,63个跑赢大盘;

    在3000个拥有100只股票的组合中,337个跑赢大盘;

    在3000个拥有50只股票的组合中,549个跑赢大盘;

    在3000个拥有15只股票的组合中,808个跑赢大盘。

    拥有一个250只股票的组合,你有1/50的机会跑赢大盘。而拥有一个15只股票的组合,你的机会惊人地上升到1/4。

    (注:该实验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组合的换手率越高成本就越大)”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集中投资确实可以跑赢大盘,前提是大家也必须会选股票,如果你们看不懂自己瞎选,组合也极有可能大幅跑输大盘。

    6、关于基金的短视化投资

    书里的几点原文干货如下:

    (1)当股价被华尔街的羊群效应影响之时,价格受情绪的影响,或是贪婪,或是恐惧,很难说市场总是理性的。实际上,市场的股价经常是莫名其妙的。

    (2)市场中所有的人,无论基金经理们、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多是价格短视。如果某只个股的股价忽然上升,我们就会推算有好事即将发生;如果股价开始下跌,我们也会推算可能坏事即将来临,如此反复。

    (3)大家不但基于错误的情况(股价)做决策,而且,每时每秒盯着股价,炒来炒去。

    (4)基金经理们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搅动股票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5)每当股市摇摇欲坠的时候,正是这些基金经理们嚷嚷着让客户保持冷静。他们会发出安慰信,颂扬坚持到底的美德。

    这确实是很搞笑的,上雪经常在新闻或者直播里看到某基金经理不断强调让散户往长期看,要坚定,要做价值投资者,他们说的时候激情澎湃,一下直播立刻就开始卖出自己持有的股票,至少是进行着各种加仓减仓的骚操作。

    这就是典型的:言行不一。

    上雪说过目前考核基金业绩的标准都很短视,多半以一年期为单位,所以每到年尾,机构们抱住排名后就开始调仓换股,准备子弹观察明年的市场热点。

    一旦机构进入调仓换股阶段,他们会在高位迅速卖出,然后慢慢买入,因为他们也知道分批建仓可以把新板块的底部给买出来。

    底,是买出来的,这个道理不管你们信不信,至少所有投资机构几乎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一下子就满仓冲进去干,只有那些不知道自己买的是啥的投资者会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