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后者

    5年内换手率20%什么概念?

    比如我们现在买入100股,对于5年的组合,5年之内我们只能卖出并买进(也就是换入)20股,其余的80股是不能动的,必须长期拿,做不到这个,就不算长期持有。

    我们在初始构建组合的时候,就必须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自然包括获取收益的时间,如果我们决定这个是长期组合,里面全是千里马,我们就不能要求组合在1至3年之内有什么超级亮眼的表现,我们目光应该更长远,判断这些公司十年后的样子是不是比现在更好。

    当然,有些公司我们看不到它十年后的样子,但五年左右没问题,所以我们会为这些公司构建一个5年组合,那么我们的换手率可以高一些,因为往往5年组合里的公司确定性没有10年组合的公司高,波动性也往往比较大,我们可以逢低适当买入,逢高适当卖出。

    3、关于概率判断的偏差。

    “投资者的任务就是,认清哪些是不可知的因素与信息,并将其逐一排除,最后留下那些最有把握的。这就是在做概率的练习。

    在主观的可能性中,真正的难题是分析你的假设。算了,不要再想它们了。假设你在科学课考试只有1/10的顺利通过的可能性,是因为考试内容更难了吗?或你做的练习不够?或是假装谦虚?你推断球队有1/2的捧杯概率,是否因为你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的忠实粉丝,以至于对其他强队视而不见?”

    我们在判断一个投资标的的胜率时,很容易主观,很容易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做选择,比如有些人就是喜欢白酒医药,有些人就是偏爱军工有色,而另外一些人更喜欢光伏新能源……

    这些人在判断自己喜欢的行业时很容易不理性,过大估计了胜率,或者犯了本书之前提的路径依赖的错误,导致最终仓位过重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折磨。

    如何降低这种“路径依赖+主观偏好+过度自信”对我们投资决策造成的负面影响?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安全边际足够高的价格买入凯利公式计算出来的一半仓位。

    比如某公司股价在110元以下就进入了低估区,我们不着急买,因为我们要等一个安全边际足够高的价格。

    假设我们在股价70元的时候买入,这样我们就相当于有了一个40元的安全垫。

    这时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分配仓位,假设我们判断出来的胜率是75%,通过2P-1=X的凯利公式,我们得到的仓位应该是2*75%-1=50%,但由于我们怕自己判断得过于乐观,所以我们实际投入的仓位只有50%的一半,也就是25%。

    若我们每次投资都如此谨慎,那么犯错的概率自然会小很多,这可以避免我们因判断错误而引发的重大损失,当然,自然也会降低我们因判断正确而带来的巨大收益。

    这是一把双刃剑,怎么用完全取决于你们究竟是想单车变摩托,还是想严格控回撤慢慢变富。

    这其实很大概率取决于你们究竟有多少钱,钱少你怎么玩都行,反正钱少,钱多了,一定要选后者,重复一遍,选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