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理性

    上雪上一章发此感慨也是因为目前的市场行情正在进行风格切换,机构需要先出货再慢慢买进,而且年底了各类基金因为挣排名的关系各种厮杀,所以市场板块动荡的剧烈了一些。

    这时候上雪周围的一些朋友就开始慌了,他们买入的还不是个股而是基金,大家都知道基金本身就是一揽子股票,已经算是一个非标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但他们还是因为剧烈的价格波动,或者不断下跌拿不住,即便他们知道他们买入的东西已经严重低估,市场未来肯定会反弹,但他们还是拿不住,就如同2012拿不住白酒,2018年拿不住创业板以及2020拿不住原油一样。

    拿不住,其实就是你的投资方法已经超你认识了,你在赚你能力圈范围以外的钱,上雪周围的一些朋友听了上雪的推荐去买一些标的,但买入之后整天诚惶诚恐,胆战心惊,跌了就问我怎么办,还要不要继续。

    其实熟一点的朋友虽然自己胆小,但都不会卖,而是继续买,虽然他们继续买的时候惊慌无比,但他们依旧这么做,因为他们虽然不相信他们自己的认知,但他们非常相信上雪我的认识,毕竟投资标的是我推荐的。

    打个比喻就是,这道题你自己不会做,你就抄上雪的答案,你有点恐慌,但因为上雪历来成绩不错,所以你是因为相信我所以你继续写着我的答案,而不是相信你自己或者答案本身。

    但是对于这类朋友,上雪觉得以后还是少给他们推荐任何超他们能力圈的投资方式,老老实实的让他们买指数,顶多做一个债6股4的“防抖组合”,或者干脆让他们买国债,这种投资方式基本上每个季度的收益都是正数,我耳根清净,他们也不用每天生活在恐惧里。

    不过最后上雪还是要跟这些已经买入低估板块的小伙伴们说一下,你们要知道,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

    你们应该把你们在商学院里学的市场有效理论彻底忘掉,美股已经是很成熟的市场了,但很多时候也不是都有效,市场先生慢半拍或者直接判断失误的情况在美股短期也经常出现。

    市场有效理论那是一个理想情况,非常理想,理想得跟天堂差不多,但那不是现实,不是人间。

    真实的情况是,市场不仅不总是有效,还总是失去理性,因为我们的市场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人性如此,市场亦然。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者通过利用所有可获得信息在市场上确定合理的价格。然而,行为心理学的广泛研究表明,投资者群体并不拥有理性的预期。

    投资者没有正确地处理信息。他们只会不断地依靠捷径来确定股价,而不是通过基本面分析来揭示公司的内在价值。

    这个市场上初级小白玩家是大多数,而且占了99%,你指望这帮人理性有用么?何况就算是基金经理这种专业投资者,也不得不在短期KPI面前低头,各种频繁操作短视化投资,这就导致很多明显已经被低估的东西,不可能总是一下子就能起来,因为这些专业投资者判断,大部分人还没意识到它低估,群众的注意力还在那些高估板块上,所以他们不得不跟着市场情绪继续推涨高估板块。

    就比如2021年,很多重仓消费和医药的基金其实都风格漂移去买了强周期,他们明知道强周期高估,而且是严重高估,但是他们还是要去追热点,因为不追的化会被投资者骂。

    “你看人家某某板块收益都翻倍了你不去买点么?你这个基金经理干什么吃的!”

    投资者真的会这么骂,甚至骂的比这个更难听。

    在国内,大家真的不要觉得基金是机构,基金其实就是散户,因为这些基金的钱都是散户投进去的,而且基金业绩也是一年考核一次,收益还跟管理规模挂钩,所以实际上基金就是个由基金经理带队的散户兵团而已,骨子里扒开来看,还是个散户,所以A股散户比例其实就是90%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