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零章 传声筒

    徐宝山打开电报一看,眉头立时皱了起来。

    这封电报,不是朝廷发给他的,是袁宫保发给他的。

    徐宝山与袁宫保早有交情,说来当初朝廷招安他,袁宫保在里面出力甚大。甚至袁宫保的幕僚,王聘卿,还亲自来与他会晤过。

    此时袁宫保发来这封电报,说的也是陆恒。

    电报上说,朝廷如今在上海滩可以指派的,多半是阎孝国此人。而此人是个愚忠之辈。恰恰,陆恒却是个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的狂人。

    若朝廷教阎孝国做中间人,极有可能办坏了事。

    尤其电报里还指出了陆恒杀死了慈溪太后的事。

    以阎孝国的愚忠,若知道陆恒杀了慈溪,后果可想而知。

    便说让徐宝山务必要盯紧阎孝国,一旦发现阎孝国有异常,便把他拿下。切莫教他坏了事。

    又说他会立刻派金铨南下,说金铨与陆恒是旧识云云。请徐宝山帮忙斡旋、拖延一二,等金铨抵沪。

    徐宝山看完电报,神色沉凝,一边将电报点燃烧掉,一边暗暗思索。

    他心中十分惊骇——不曾料到慈溪已死,杀她的就是陆恒!

    他当初通电,说要起事,指责慈溪囚禁光绪之类的,那不过是放嘴炮罢了。真要对上慈溪,徐宝山除非胆子上长毛,不然那就是愚蠢。

    他只是为了博取更大的利益,只是为了从黑道走上白道。可不是真的起兵与朝廷作战。若真要起事,何必放嘴炮,闷声发难不更好?

    现在慈溪却死了!

    而且还死了很久,只是一直不曾发丧。

    他心中惊骇:“真是个可怖的人物!”

    既是如此可怖,更当仔细应对,不可疏忽怠慢。

    他已见过阎孝国,略已知晓此人秉性;当不至于如袁宫保所言那般不识时务。何况以阎孝国的地位,慈溪已死的事,他多半不知。

    既是不知,那矛盾就只在所谓妇幼协会藏匿的叛贼。

    这似乎无关紧要。

    当时阎孝国分明赞同他的提点。

    至于有人把陆恒杀死慈溪的消息告诉阎孝国,徐宝山认为不大可能。现在这局势,无论朝廷还是洋人,各方都是力图平息此事,而不是激发此事。

    所以知道消息的人,不可能把消息告知阎孝国。

    想了想,觉得袁宫保是多虑了。

    再则说了,阎孝国若敢发难,也就一个死字而已。且不说陆恒动手,一巴掌打死他;单就这上海,他徐宝山的地盘,阎孝国难道还能翻起浪花?

    想到这里,徐宝山心中大定。

    “袁宫保思虑虽说周全,却也想得太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