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四章 21个月的婴儿

    “确实有点奇怪, 人类大脑在18岁时仍在经历巨大改变,20多岁还不太会处理心理压力, 很容易受精神障碍影响,而这些问题到了30岁左右就会逐渐得到解决, 只是有些人更早一些,有些人更晚一些。换句话说,人类到了30岁左右才算彻底长大。”

    “总之,在人造子宫中待21个月, 确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走出新人类实验室的时候, 他整个人都是精神恍惚的, 有点搞不清楚这个方案带来的利弊。

    未来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伦理挑战,是不是太大了点?

    ……

    张然感觉自己目前正在处理一团乱麻。

    但这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东方磐石号身处的硅宇宙环境,人类倒是马马虎虎还能够接受,反正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发现敌人的痕迹。

    真正让政府高层挠破头皮的,是新时代的生物学新科技,长寿技术已经快要成功了,预计每个人都能活到300岁,还有后续的塑形仓,也能让人长寿。人造子宫技术的第一期实验也结束了,广受不孕不育患者的好评……

    还有什么21个月人类胎儿成长计划……

    每一个看到这个计划的人, 第一时间都会想“这是啥呀”?!

    21个月人类胎儿岂不是违背了自然法则?

    政府内部的分歧也是极多, 一旦抉择不好,将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内部混乱。

    但又必须尽快抉择,毕竟,这两项科技都代表着人类未来的潜力。

    长寿技术是有时间限制的, 年龄越大的人,延寿效果也就越差。人体的熵增是难以逆转的,D因子只是减缓熵增。

    20-30岁的时间段,延寿效果最好,在这之后就会慢慢变差。

    所以趁着大家还年轻,早点使用这一技术,能够让更多的人活的更长一些,这也是相当现实的问题。

    至于21个月人类胎儿成长计划,影响到了下一代的人口出生率以及人口质量,也必须尽快抉择。

    “反正半年内必须要讨论出结果,出台什么样的过度政策,制定相应的法律,我们必须要迎来人类文明的变革了!只要混乱程度有限,那就可以接受。”

    “想要完全不混乱是不可能的,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文明,怎么可能没有阵痛期呢?实在不行,就像绿星文明学习,学习他们的一些制度,他们也是长寿物种……”

    这些专家到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绞尽脑汁地思考政策去了。

    坏就坏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太快了,原本这些事情可能需要好几百年的时间,十几代人的慢慢转变,但现在一代人就要强行转型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格外之大。

    但谁又能拒绝更长的寿命?谁又能够拒绝不再需要女性痛苦的生育,终于解放了女性的生育痛苦的科技呢?

    这就是科学啊,科学改变了一切!

    自十九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学大爆炸的开端,在艾萨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人类第一次从古代愚昧中看清楚了这个世界,或者说至少透过一个狭小的窗口看清楚了这个世界,看到了未来的无穷可能。

    也正因为如此,艾萨克·牛顿在科学史中,永远是开天辟地级别的第一人。

    大名鼎鼎,一手建立了相对论体系的爱因斯坦,也只能够坐第二把交椅。

    而科学,正是通往这个无限可能姓的阶梯与工具!

    ……

    就如此,开完一场又一场地会议后,张然打了个哈欠,回到东方磐石号的舰长室,审阅最近的建设报告。曲率装置的修复工程倒是蛮顺利的,预计再过两个月就能完工了。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科学家们尝试着修改了一些不合理的结构,应对下一次空间乱流的稳性能将会更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