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现如今,北地的道路四通八达,并有通向草原的驰道,连接草原双城,往来极为方便。借由驰道,各国能快速运兵,有效巩固边防,进一步向草原深处进发。

守门人未曾亲眼见过,全听外来商人口述,集合各种信息说得头头是道,让更夫心驰神往,甚至想跟随商队出行。

一阵冷风吹来,打断更夫的思绪。

风太冷,很可能又要下雪。更夫不由得加快脚步,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让他尽快结束工作去商坊烤火取暖。

王宫内,此时仍灯火通明。

十多名王族长者守在正殿,伏请人王淮收回成命。他们从早朝守到日落,从傍晚坚持到黑夜,无论如何不肯离开。

他们不是存心抗命,更不是故意下人王淮的脸面,让满朝上下知道王族内部不和,实在是没有办法。

先王葬礼结束后,大小诸侯离开中都城,王族众人本以为能恢复往日,自身也会得到新人王重用。不承想情况截然相反,人王淮竟连下数道旨意,命六名王族举家就封。

旨意措词严厉,限定离开时间。

好听点是就封,难听一些,和流放有什么区别?

六人是王族中的实权派,本可以扛起王族大旗,和氏族在朝堂上分庭抗礼。不久前还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人王淮神来一笔,打了王族一个措手不及,如惊雷在头顶炸响。

就封?

这个时候就封?

还是全家一起走,一个都不留?!

之前氏族被迫就封,王族上下弹冠相庆。对比今时今日,何等讽刺!

王族众人岂能甘心,聚到一起商量,决定请出族内长者,利用长辈和亲人身份施压,逼迫人王淮收回旨意。

目睹中都氏族目前处境,王族众人下定决心,口子绝不能开,必须让年轻的人王知晓厉害。

天下共主也要讲人情,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肆无忌惮。真敢这么做,必定名声尽毁,甚于蛮横无礼的西原侯。

由此,才发生正殿前的一幕。

白发苍苍满脸沟壑的王族老人伏身在地,恳请王上收回旨意。人王淮满脸铁青,不可能允其请,又无法强行把人拽走,局面陷入僵持。

太后得知情况,派人给人王淮送来手书。

看过绢上内容,人王淮当即起身离开,不给王族众人半个眼神,只留下一道背影。

脚步声逐渐远去,王族众人不明就里,面面相觑,心中忐忑不安。

不多时,一行侍人走入殿内,手中提着火盆,陆续搁置在墙边,确保殿内温度足够,不使老人们冻出差池。

与此同时,王族私兵在城内集结,奉人王旨意砸开王族坊和氏族坊大门,举着火把蜂拥而入,对照名单开始抓人。

凡是参与此事的王族和背后推波助澜的氏族尽数落网,一个没落下,全被从家中拖出来,五花大绑押送王宫。

私兵一路拖拽,不听话就拳打脚踢。

不少人是从寝室被抓出,来不及套上外袍,顶多裹一件斗篷,发髻散乱,衣衫不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样子很是狼狈。

他们身份尊贵,何曾遭此羞辱?

气怒交加,当场破口大骂。

抓人的队伍里有数名中大夫,记录其所言,面呈人王淮,都是不敬王上心怀反意的铁证。

王族和氏族瞠目结舌,他们何曾有反意,这是污蔑!

中大夫冷冷一笑,将竹简拍在他们脸上,铁证如山还敢狡辩!

众人一路被推搡,既惊且怒。到达王宫时,已经冻得脸色发青,声音有气无力。个别人尚在叫嚷,奈何缺少支应,显得毫无气势。

中大夫离开队伍,先一步向人王淮复命。

不久,两人去而复返,当众宣读人王旨意,斥诸犯狼子野心,意图谋反,罪大恶极。

“主谋绞,余者夺爵除官,收回封地。”

方才还在叫嚣的王族成员顿时瘫软在地。

不等他们开口求饶,苦守整夜的王族老人走出王宫,一个个满脸苦色,遇到众人询问和求救,全都不发一言。

人王淮没能拿他们如何,是太后出面,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老老实实回家,天明后上朝,明言受到奸人蛊惑对人王不敬,痛悔过错;要么和宫门外的人一起受罚,破家毁业殃及子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