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你应该很明白……”

    杨飞看着陈桥,无奈地叹道。

    “这么大吗?”陈桥皱皱眉。

    要知道一艘正常的载人飞船的重力加速度,也只有5G左右,而华夏对宇航员的训练,也只是维持在8G。

    而80G,这个数据已经远远超出这个数值了。

    如果飞船的加速度过大,人体将承受非常大的超重,会产生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极端的加速度G-负荷。

    毕竟在加速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惯性冲击,即使训练有素的宇航员,也无法抵抗16G的极限加速度冲击。

    继而导致压力过大,爆体而亡。

    “我们目前的生态循环系统,能够使我们的宇航员在多高的速度下正常活动?”

    陈桥想了想,问道。

    “,这已经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状态了。”杨飞叹道。

    “差的这么多吗?”陈桥看向丁仪,见他也是摇摇头,有些无奈。

    他看了下周围,正在工作的课题组都在抓耳挠腮,看起来是都在犹豫这个项目要不要进行下去。

    “等等……”陈桥低头沉思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原著里,未来两个世纪以后,人类舰队的生态循环系统貌似可以承受光速的百分之十五。

    而那个系统的名字,叫做深海状态。

    也是“自然选择”号前进四状态加速下的状态。

    陈桥思考了一下,所谓的深海状态,原著里提到,说是要在舱室中注满一种叫“深海加速液”的液体。

    这种液体的含氧量十分丰富,一般经过训练的人员,都能够在液体中直接进行呼吸。

    而在呼吸的过程中,液体将会充满肺部,再依次充满各个脏器。

    事实上,这种液体早在上世纪的上半叶就有人设想过,不过那时候它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实现超深潜水。

    当人体充满深海加速液时,与深海中的压力内外平衡,就具备了深海鱼类那样的超级承压能力。

    而在飞船超高加速的过载状态下,充满液体的舱室压力环境与深海类似,这种液体现在被用于作为宇宙航行超高加速中的人体保护液,所谓“深海状态”也就由此得名。

    但由此,陈桥又想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假设《三体》中的加速液,在容量上能够模拟深海环境,这个时候外界急加速、急减速,转换到人身上的冲击都会弱化许多。

    但这种情形下,也必将面临新的困境——那就是深海水压。

    水在太空零重力的情况下是悬浮状态的,但在飞船加速时将不可避免产生水压。

    在地球上,潜水员在不佩戴任何器具的情况下,一般只能深潜100米海水,这时候呼吸的气体压力为10个大气压。

    如果再往下深入,水压便会大过体内肺部和小腔室的压力,这个时候压力变化剧烈甚至会撕裂局部组织。

    《三体》中所描述的“人体充满深海加速液时,与深海中的压力内外平衡”,在眼下科技还很薄弱的地球,是不现实的。

    因为肺部和腔室不能被液体充盈,否则会引发身体机能絮乱。

    “怎么了,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丁仪看着陈桥忽然说话,纳闷道。

    陈桥琢磨了一下,把深海状态的构想和丁仪等人说了一下。

    很快,杨飞和丁仪都是齐齐摇头,后者更是直接说出口:“不行。老实说,这个方案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毕竟太空军成员有相当多的是海军转员,我们联想到这点也是很轻松的。”

    “只是我们觉得,要克服那么强大的失重状态下的海水压力,其实比人体克服80G的加速度的难度没简单多少。”

    丁仪解释道:“飞船的加速度如果达到80G,相当于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增加800米海水的压力,这个过程既作用在深海加速液上,同时也作用在人体和各个器官,即便加速液再多也不可避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