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归本各司其职

  永淳没有说女子不能读书这些。

  实际上京师大学已经招收女生了,因为沁源的教育本就是男女平等,所以沁源出来的学生,女子也占了三分之一。

  故而面向社会的招生,女子也能入学,明朝风气开放,相比于士子的犹豫,  女子求学反而更加积极。

  但在读书之外。

  女子又何必事事与男子争?种田就是男子力气大些,搬砖就是男子效率高些,工厂里打螺丝也得是男子,战场上杀敌,还是男人厉害些。

  这些女子也要去比?

  正常生活,该参与的参与,该帮衬的帮衬,如是而已。

  所谓男女平等,  那是阴阳各归本位,各自做各自擅长的事,才是正理。

  永淳想做的,是在读书生活之外,在女子擅长的领域中,给她们提供学习的地方,给她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地方,让才艺可以如同男子有才那般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地位。

  如扬州瘦马那种。

  买来有资质的女子,十年严苛教导,学得一身绝艺,最终沦为他人金丝雀,这种没有自由,掌握不了前程的状况,是让无数女子窒息的。

  如果说,男子还能凭借十年寒窗,  能博取功名,有个出路的话。

  平民家的女子,  生得再好看,再有才华,也只能沦为玩物,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而富贵人家的小姐,则完全不一样。

  那些明媒正娶的妻子,男方给的聘礼是多少,女方家里的嫁妆是至少翻倍的,所谓十里红妆,不是男方给的浪漫,而是女方的家世。

  因为,嫁妆是独属于妻子的,丈夫根本无权处置。倘若离婚,妻子是可以带着嫁妆回家的!

  一般而言。

  正妻的嫁妆,其资产至少是整個家庭的六分之一,甚至还要更多,所谓门当户对,不仅仅是结婚,还是合资经营!

  而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其实是与推恩令并行的!

  嫡长子能够继承的就只有父亲的爵位,  而父亲死后,财产是所有孩子平分,无论嫡庶,  嫡子和庶子的差别在于婚姻!

  如彩礼和嫁妆。

  庶子不给或者少给彩礼,就是成立新家庭没有什么投资,就意味着娶不到好媳妇,而庶女出嫁,不返足够的嫁妆,那就等于是卖女儿……

  这才是嫡庶的区别,是体现在父亲活着的时候,父亲死后,对于父亲的遗产,儿子们是平分的。

  为什么嫡长子看起来分的最多?

  不光光是父亲在婚姻时的支持,还有母亲的嫁妆!这才是关键!

  嫡长子继承制,继承的根本就不是父亲的家产,而是母亲的嫁妆。因为平日里用的都是父亲的钱,母亲的嫁妆是一直在营收增长的,此消彼长,在继承的时候,就能够看到差别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自古以来,夫妻都是平等的,所以是一夫一妻制,其他的诸如侍妾的存在,嫡庶的不平等,那属于阶级矛盾,而非男女矛盾。

  搞明白了自古以来的婚姻内核,是合资经营,就明白了这套模式之下的平民女子有多惨。

  其命运基本只由家庭决定,不受个人因素改变。

  若是无才无色也就罢了,男耕女织的生活也算平稳,因为男耕女织下的经济基础,也决定了妻子和丈夫的平等。

  可如果是有点姿色有点才能的平民女子……

  都无需达官显贵,甚至不需要地主老爷看上,只要有地痞流氓盯上,下场就难耐凄凉了。

  永淳公主根本不但心富贵人家的女儿,她要做的是,给那些平民的女子,一条上升的通道,让她们施展才华,形成一股力量,然后可以反哺社会,最好可以做到以教坊司的盈利来维持大明的养济院、漏泽院、惠民药局。

  养济院是收养鳏寡孤独的。

  漏泽院是免费的墓地和丧葬。

  惠民药局是廉价医疗。

  其实明朝是一个高福利社会,朝廷在还能正常运转的时候,是不会让人饿死的,这点在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到大明时所写的见闻是有体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