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昭昭工业本质

    “我们不妨抛开双生子的理论框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老子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明白了,文明要往前走,

    需奉行天道,但又必须正视人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维持文明稳定前行的基础。”

    “损不足而奉有余,这又是人类社会运转的本质,基于人心而构建出来的一切规则的本质。”

    “一切制度都是人来构建的。”

    “人必定是具备善恶的,再怎么大公无私的人也必然是有立场的,既然有立场,那必然就会有偏袒,

    有人受益,就必然有人受损。”

    “无论是损于上,还是损于下,都是人之道。”

    “你认同吗?”

    王绛阙明白张执象的意思,他首先要把双生子归纳到“人之道”的范畴当中,而人之道是解决不了文明的问题的,需要天之道……

    “是否会过于形而上学?”她问道。

    张执象笑了笑,说道:“无论是双生子的哪一个,都需要发展生产力对吧?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绕不开工业化的,工业化作为资本不断增密的过程,你认为它属于天道还是人道?”

    毫无疑问,人道。

    工农剪刀差可不光光出现在内循环上,它在外部市场扩张也是以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为基础的。

    工业必须收益,才能发展。

    而农业剩余则被不断的剥削……

    “农业剩余,剩余……农业必须要有剩余才能供养工业,否则只要有10%的缺口,后果可不是涨价10%,而是涨到10%的人饿死为止。”

    “沁源的问题不是制度。”

    “而是它的农业剩余太少了,

    根本无法供养工业,

    唯有大明,广土巨族,我们有数千年来的农耕经验,农业剩余不断的提高,才有工业化的基础。”

    王绛阙似乎领悟到了核心。

    她这一刻才将那套来自未来的理论与大明这个时代的知见连接起来,明白了文明为何会是这样的发展路径。

    工业必然是由农业诞生的。

    如果一个文明,它连农耕都不是,类似于草原上的蒙古人,他们连生存都很艰难,如何发展出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

    大明的商品,在草原上最紧俏的除了茶叶,另一个就是……铁锅。

    蒙古帝国横跨世界,元朝入主中原七十余年,如今在俺达汗的领导下又再次统一,可蒙古人至今连铁锅都造不好,这是没有技术的原因吗?

    不是。

    是草原上的游牧根本无法支撑一个文明……

    工业的诞生,必然是一个文明长期保持大量农业剩余的结果,而一个文明,如果连农业都不发达,它即便工业化了,工业也不是它本土诞生的。

    后世的西罗洲会工业化。

    首先是他们因为鼠疫死了足够多的人,人口少了,土地不变,农业剩余就多了,但这依旧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工业化,所以他们要殖民扩张。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关系,以量来堆砌就可以了。

    商洲有的是良田……

    王绛阙明白了西罗人工业化成功的原因,顿时对于双生子理论的局限就破开了,也明白了沁源的种种问题不是她的错,更不是不可以解决的。

    “我从最开始就错了。”

    “理论的验证根本不是一个沁源可以满足的,它必须以大明为尺度进行,青羊山起义军……必须取得大明的决策权。”

    说道这里,王绛阙顿了下来,她转头看向了张执象。

    如此一来。

    他们就对立起来了……他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