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首发

 还有m国荷里活的电影大奖,真以为就没水分了?每年公关公司和各个电影公司都是打破头的在竞争,电影学院的老爷子们起作用但和结果分猪肉以及利益分配拿奖毫无冲突。

 “……”场面一片安静,影评人们以及很多人的三观都感到了颠覆。

 特别是阿春这个“得益者”在说明她的得奖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戳准了各个电影节的g·点。

 电影行业的不少人都对国外有一种美好的误解,现在一听没什么分别就有点幻想破灭。

 阿春想说明的不是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如果继续按照他们这种只跟红港自己人玩的电影节经营,那就真的别跟m国对标了好吗?闭关锁国不是保护,是井底之蛙而已。

 但能写影评的都是读过不少书的,也有人从阿春的一番理论中,听到了不少东西,从历史,讲到特点再讲到盈利模式,阿春完全可以自己写论文了(阿春:还真写过)。那几部电影就是最好的实验对象。也充分说明了她的理论是完全成立的。

 那难道他们就彻底放开吗?

 比起湾湾对红港放开,他们这回开的可有点大,而且还要政府部门批准的。

 转眼就有人想到了阿春以及背后的美港似乎跟海那边有点不清不楚的关系,这么一来,关于阿春这份“调查研究”还真说不清是她自己想的,还是有人在背后支持的。

 阿春摇摇头,当然保证以红港人为主,但在此之外,有其他地方的人得奖,即显示出了红港的包容性,也保证了电影节的权威性,以及开阔了对外的知名度。

 就像其他国家的电影节一样。

 这样的电影节才能持续下去,而不是在时局变化之后变成红港人自娱自乐的游戏。

 讨论这件事的时间点很寸,刚好海那边和y国同时传来了消息,合同谈妥了。

 “这是我的意见。”阿春十分流氓的用这话做结束语。

 “???”嗯?

 就仿佛明明是x骚扰讲黄笑话最后来一句“我开玩笑的”一样,其他人很有一种心梗的感觉。

 怎么说呢,影评人原本是看不上大部分拍电影的人的,拍电影的和评价电影的天然就站在对立面,红港电影就更不用说,大部分人都在混饭吃,不混饭吃的艺术电影又没人看。

 可是阿春这么一拿“红港电影节”对标国际电影节,就很对他们的胃口了。

 “如果让你给红港电影写影评你会怎么写?”会议结束,有个中年男人问阿春。

 “那你还不如杀了我。”阿春翻白眼。

 “怕得罪人?”中年男人笑了。

 “怕啊,他们人那么多。”阿春道。

 后来阿春才知道,这位四十多的中年男人沈逸和倒不是影评家,而是话剧团的老资格。

 也是跟她一个大学的老师兄,后来辗转去了m国双修的戏剧系学士,又去了m国的很出名的top名校读艺术硕士,回来就在红港一所大学里任教,是刚成立的红港演艺学院院长,同时也成立了红港戏剧协会并担任会长。

 阿春吞了吞口水:“……”这就是学术界的大神吧。

 “不如把你刚才说的那些整理成论文?我想应该可以帮到你的。”沈逸和道。

 对阿春的中文专业是没什么帮助,但其实他自己也不是艺术系毕业的,就是有感于红港并没有相应的院校,他才积极奔走。作为前辈真诚的告诉阿春,如果她以后去国外进修,这些发表出来的东西就都是资本,就算不进修,也可以给她的本专业加社会活动或者创新一类的分数。

 不仅如此,沈逸和甚至还问阿春介不介意去演艺学院做演讲,刚才她的表达能力他都看到了,而且作为红港第一位集齐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导演,她是很有资格讲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