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

  综合各文献和传说,有关“扶桑树”的故事是这样的:远古时期,在海内东方,有一棵巨大的树,名扶桑树。高三百里(一说高三千里),沿着这棵树可以攀登到天上去,所以又名通天神树。树上常年住着十个太阳,每天有一个太阳出去工作,其余九个在树上休息,他们轮流工作,每个太阳都由一只三足乌(鸟)托负着在天上运行。日复一日,每十天一轮。(所以国历有“十日”旬之俗。)有一天,不知为何,十个太阳一齐飞上了天空,强烈的阳光和高温使地面干旱焦渴,晒焦了庄稼,把求雨的女巫也晒死了,导致空前大旱。民不聊生,人类苦难重重。天帝了解此情后,就派羿去帮助人类。给了他一捆白色的箭和一张金色的弓。羿来到人间后,开弓射日,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射死了日中的三足鸟,并看见日中鸟的羽毛掉下来了。只留下了一个太阳。于是,大地又恢复了生机。这便是传至久远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后羿射日”。“扶桑树”表现的是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

  华”字古音读“伏”,“华、扶”相通;“华”字先秦以前又是“日”之专字,如“华山”就是太阳神山之意;“桑”为“神”之音。藏族迄今把祈神活动叫做“煨桑”。实际上,将牺牲扔进火中,让青烟把肉昧送至天神口中的行为,就是“喂神”。因而,“扶桑树”实为“华神树”,即“太阳神树”或栖日之树”。

  有学者认为,此树为“若木”。《淮南子》云:“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也说“若木”上栖有“十日”,与扶桑树的传说完全一样。如此,两树实为同一树,是同一树的两名。否则,古传中就会出现20个太阳。“若”古音读“诺”,“若木”即“螺木”,“螺”即“螺日”的单称,“螺日树”和“华(日)神树”完全等同,都是指一棵栖有十个太阳的神树。如此,又反过来证明了“螺”即指太阳,是早期太阳的圣称!

  扶桑树就是华夏古老的创世神话中的经典图腾。其中信息很多,这里只分析可对比的因素。扶桑树的主要功用就是容留太阳晚睡,其造型就是树型,栖息上面的太阳多为鸟形(也有日形,长沙马王堆出土帛画上扶桑树上的太阳即为日形)。扶桑树多用青铜制作,因为扶桑树为东方图腾,“五行中’东方属“青”。有了这几个特征,我们就可以与盐源出土的青铜“枝形器”作比较了。

  中国盐源出土了这类“枝形器”有十几件,其中有几件被划为了“杖头”,实在有所冤枉。仅发现的这十几件“枝形器”,不仅可证为百分之一百的“扶桑树”,而且还能清楚地为之分期。可能邛都的蜀人在当地接触青铜最先制造成的扶桑树就是这一类,此器以平面展开的方式,表现了一棵树,左右各排列了四个太阳,顶部为一只太阳鸟,下部树干已残,其构形与一座汉墓中的扶桑树完全一致。从其树上只有九日表达来看,与三星堆扶桑树上有九鸟(日)一致,因为“十日”中的另一日正在巡天执日。同时可反过来证明,三星堆扶桑树上也应只有九鸟,树顶虽有一点残损,但没有鸟立。盐源此形扶桑树所以被视为蜀人恢复祖传图腾时最原始的早期形态,刚接触青铜,技术原始,所以制作简单明了,也比较平面化。但是它非常朴实完整地表现了“扶桑树”的传说。而在后来的几形中,器形简化,但信息量更加丰富!

  而这扶桑木,更是被改编成了歌曲,我记得是!某个雨夜我随风飘荡,摇摇飘落在你窗前,从此期待着,在每一天,看见你的脸,多么希望你能够听见,多么盼望你能发现,睁开你的眼,微风带我轻抚你的脸,那一瞬间,星月回旋,肩下眺望雨中人间,勿相忘,扶桑树下彼此的相见,似水流年,若能记得初见的一面,无悔往事尽没,天地之间,夜静月未明,云深无觅处,胡令清风伴乌啼,却问谁能顾,残叶落枝头,夕阳炙清露,纷乱腥雨坠红尘,由是秋风度,多么希望你能够听见,多么盼望你能发现,睁开你的眼,微风带我轻抚你的脸,那一瞬间,星月回旋,肩下眺望雨中人间,勿相忘,扶桑树下彼此的相见,似水流年,若能记得初见的一面,无悔往事尽没,天地之间,夜静月未明,云深无觅处,胡令清风伴乌啼,却问谁能顾,残叶落枝头,夕阳炙清露,纷乱腥雨坠红尘,由是秋风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