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头

  在这贯穿整个西汉历史的外戚干政中,最著名的有四次,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

  第一次。吕氏集团干政,这是西汉统治阶层面临的的一次内部危机,萧何合计弄死了韩信,吓坏了汉惠帝的“人彘”,毒杀赵王如意,废除并暗杀少帝等等。

  在刘邦死了之后,根本就无人能够制得住她。因而得以临朝称制,无视刘邦的白马之盟,大肆分封吕姓诸侯,让吕禄、吕产分掌南北军,并且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

  虽然不知道她有没有取刘氏而代之的想法,但吕氏诸人肯定是有的,而且吕后也很清楚。所以他在死前告诫吕禄说,“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不过当时到底天下归汉,而且又有一帮汉初功臣在,吕氏集团才没能取而代之。在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汉初功臣和刘姓王集团就诛吕产、吕禄,将诸吕男女,无论少长全部斩杀。

  第二次。窦太后干政,窦太后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中年之时双目失明,但却因此打开了心灵之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虽然干政,但本心是为了大汉江山的长治久安,而不是单单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虽然纵容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胡作非为,还因为过于宠爱这个小儿子而做了一些糊涂事,比如冤杀苍鹰郅都,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位清明的政治家,文景之治有她一份功劳。

  与吕后相比,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是无为而治、黄老学说的真正忠实拥护者。

  吕后实行无为而治,但仅限于国家层面,对于自己是完全不信这一套的,所以想杀的人一个没有落下,想玩的东西一个也没有放过。窦太后则不同,她支持在国家层面实行,更在个人生活上也十分推崇。

  所以,就可以看到她在世时,后宫奉行节约,没有出什么乱子。

  第三次,霍氏集团干政,汉武帝之后,西汉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没有遇到汉宣帝这样的一位贤明君主,大概西汉的生命就到此为止了。

  因为原本在汉武帝手下安分守己的霍光,这时候已经是权倾朝野,废立皇帝都是在一念之间。

  不过,还好霍光是个忠臣,权力在握但并没有谋朝篡位的想法。可他的家族不这样想,尤其是他的妻子,先是在霍光还在的时候,就指使自己的女儿毒死了汉宣帝的患难妻子许平君,然后在霍光死了之后,又想废掉汉宣帝,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

  要不是汉宣帝够本事,估计西汉就没了!

  第四次。王氏集团干政,汉宣帝之后,西汉彻底走上了下坡路,怎么都拉不回来,而皇帝更是一个不如一个。到了汉哀帝,外戚王莽终于一脚踢开了年幼的皇帝,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建立新朝。

  但是,王莽能够成功,并不是运气好,没有遇到汉宣帝那样的皇帝,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因素。

  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他之前的几位王氏集团的人,已经为他铺好了路。

  比如说他的伯父王凤、叔父王商,还有他的姑母王政君,都为他的取汉而代之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换句话来说,王莽的成功不是个人的成功,而是整个王氏集团的成功,也就是成功地终结了西汉的生命

  这四次的外戚干政,第一次虽然威胁到刘姓的统治,但对于天下百姓而言,并没有带来什么危害,反而推动了经济的恢复;第二次则完全是有益于汉朝统治的巩固,以及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