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狗儿忖度了半日,方道:“罢了,就依你罢,明儿我就老张去看看,若他们愿意,就送他们去庄子上住一段时日,若是品行没问题便都留下罢。”

    王珣这才高兴起来,道:“多谢爹。”

    到了十二这日,王珣起来时,却见刘氏早已把书笔文物收拾停妥,又开箱取了一双乌缎粉底朝靴,一件宝蓝云纹箭袖,并一件锁金天青缎对襟灰鼠褂,一条长穗宫绦,交给王珣,道:“拿去换上,俗话说佛靠金装,人要衣装,今儿是头一天上学,穿得太寒碜了叫人笑话。 ”

    这些衣裳都是刘氏特意抽空缝制的,用的都是贾府先前给的好料子。

    王珣答应一声,接过衣裳回屋换上,都十分合身。

    一时梳洗妥当,狗儿吃了早饭便催动身,王珣答应着,见刘氏与青儿母女两个都闷闷的,知道她们心下担忧,便故意笑问道:“妈同姐姐莫非舍不得我么,既如此,我便不去了。”

    青儿闻言拍了他一下,道:“胡说,读书是一等一的大事,哪里能闹着顽的,好容易有了这个机缘,你可别糟蹋了。”

    刘氏抚了抚他的小脑袋,道:“大毛儿衣服我都包好了,脚炉,手炉,也收拾妥当了,都放在车上了,学里冷,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好歹想着添换,别白冻坏了。”

    刘姥姥也过来嘱咐道:“在那府里到底不比自家,你自个儿凡事多留心些,虽说不要得罪了人,但也不能白受委屈,另外读书也不必太刻苦了,你如今还小,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熬坏了身子可不值当。”

    王珣答应着,刘氏又从怀中掏出一个荷包来,递给王珣道:“这里头是一两散碎银子,衣裳包袱里也还有一串钱,你一道带着,在那府里该打赏的时候打赏,要买什么也只管买去,咱们家里如今宽裕,用不着太俭省。”

    原来刘姥姥到底经过贾府的人事,知道那府里不成文的规矩,若想支使家下人等跑腿都得给些赏钱,因此背地里提醒了刘氏,刘氏与丈夫商议了一番,决定每月给儿子二两银子,在荣府里打点众人。

    他们家铺子今年赚了不少钱,趁着年关又赶了一批货出来,如今不止置了三四百亩地,钱庄里也已存下一千多两银子了,除了铺子里进货要用的几百两银子外,家中也另留了一百多两银子备用,一个月支出二两银子并不为难。

    王珣见家人处处都为他思虑妥当,不禁心中一暖,接过荷包,道:“姥姥同妈放心,我自己都会调停的。”

    说话间,狗儿已叫老张套好了车,进来催道:“时辰不早了,该动身了。”

    王珣便别了姥姥与母亲,坐了车往贾府来。

    及至到了贾府,先去给贾母贾政王夫人请了安,方同贾兰一道,过书房来候着。

    彼时天已交巳初,贾政带着宝玉贾环过来,贾赦因有年纪,且贾兰又是小辈,懒怠动弹,只着贾琏贾琮过来。

    到了房里,杨举人拈香拜了圣人,贾兰与王珣拜过先生,又给孔圣人磕了头。

    贾政谢了先生,贾琏、贾琮等亦皆作揖谢了。

    贾政向杨举人说道:“诸承善诲,再来请教罢。”就同贾琏等同出书房去了。

    宝玉悄悄给王珣使了个眼色,也跟着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