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

    众人见状不免又赞了几句,又说了几句话,张氏等人便各自家去了。

    红叶村有五六百户人家,算是大村了,王家的房子在村西,两扇黑漆油饰的大门,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年岁虽久了些,却是青砖砌成,卧砖到顶,起脊瓦房,甚是气派。

    门外两溜青篱,秋海棠、鸡冠、玉簪诸花开得甚是鲜艳。门前几株杏树已是硕果累累,黄澄澄的,挂满枝头,煞是夺目耀眼。

    红叶村离长安城不过二十里来里路,算得上是天子脚下,红叶村人得闲便背些鸡鸭鱼蛋之类的农货进城,贴补家用,因此村中人家比别处宽裕些,不过饶是这般,建的起砖瓦房的人家也屈指可数,大多还是泥瓦房。

    王家这座四合院还是板儿祖父王成在时建的,王家祖上也做过一个小小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在一处做官,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那时候王家还是殷实人家,虽比不得那些豪门大族,但家中也有良田百亩,素日里亦是呼奴使婢,只是王成不善持家,没过几年便败落下来,家业萧条,这才举家搬出长安城,在城郊红叶村中住了。

    那时候王成尚有些积蓄,方建了这座四合院,及至王狗儿当家,虽家业艰难,也没舍得卖,这院子才留存至如今。

    母子俩回到家中,刘氏放下东西,看了眼天色,便去厨下张罗。

    王珣将背篓同书包放好,洗了把脸,回了屋里换了旧衣裳。

    王家的院子虽只一进,地方却甚是阔朗,正房三间,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倒座房)三间,还有连着厢房与南方的两间耳室,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

    三间正房如今是王狗儿夫妻与岳母刘姥姥住着,两间西厢房住着青儿姊弟,东厢房一间做客房,一间做书房,南房作客厅,为家常待客之所。

    王珣换了衣裳才出房门,便见他姐姐青儿笑吟吟跑进院来,举着一串糖葫芦笑道:“板儿,瞧瞧我给你带什么来了?”

    青儿比王珣略大两岁,虚岁才九岁,身量却比王珣高了好些,今儿穿了件湖绿色绣花小袄,同色裤子,如今也已留了头,一头乌压压的好头发,前发齐眉,后发披肩,顶上是大红绒绳儿扎着两个双丫髻,相貌也遗传了母亲刘氏,圆圆脸儿,水汪汪的杏眼,年岁虽小,却已出落的十分齐整。

    王珣心里年龄比青儿大了十来岁,心里只把这个姐姐当小妹妹看,因此笑着接过糖葫芦,道:“你同姥姥不是去三舅婆吃喜酒了么,怎么还去买了糖葫芦来?”一面说一面咬了一个,酸甜可口,比他以往吃过的任何糖果都香甜。

    青儿见他喜欢,心下也高兴,笑道:“姥姥带我去市集逛了逛,我见有卖糖葫芦的,就给你买了一串。”

    王家原本也只够糊口而已,好在自旧年刘姥姥打荣国府带回了二十两银子,家里多置了两亩地,才渐渐宽裕了些,刘氏夫妻对两个孩子也甚是疼爱,逢年过节都会给几个铜板,青儿舍不得用,家常都攒了起来。

    王珣心下一暖,看着眼前的小姑娘,认真道:“姐,等我挣钱了,一定给你买许多好吃的,还有新衣裳新首饰,都给你买。”

    青儿听了虽然欢喜,却也并未当真,抿着嘴笑道:“好,那我就等着享弟弟的福了。”

    姊弟俩说了一回话,王珣又教青儿认了一回字,不觉已是晚饭时分。

    此时刘姥姥与狗儿也都回来了,刘氏也做好了晚饭,王珣同青儿去厨房端了饭菜出来。

    刘姥姥接着摆在桌上,刘氏又洗了碗筷摆上。

    狗儿一面喝茶,看那四样菜:一碗蒜苗炒蛋,一碗蒸南瓜,一碟酱豆干,一碟素炒西葫芦,不禁皱了皱眉,到底没说什么。

    一家子围着吃晚饭,一面闲话,刘姥姥听王珣说学里放假,便道:“我正说这两日抽个空儿去城里看望荣府的太太奶奶们呢,今年瓜果菜蔬也丰盛,也带些去给那府里的姑娘奶奶们尝尝鲜,既然板儿这几日不上学,便同我一道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