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子上

    乡野那些淳朴的百姓们就更不必说了,常有热情的乡亲拦着司马昭送些刚摘的新鲜瓜果之类,说是小民一片心意,请大人收下,大人可真是咱老百姓的好父母官呐!

    “哎,这位兄弟,有没瞧见典农大人在哪儿呢?”

    “晓得晓得,大人在那边哩!”

    “前面不远,没几步就到了……”

    几个修渠的民夫很是热情,纷纷七嘴八舌地搭话,热忱地用手指引。

    有个大嗓门的冲着东边喊了一嗓子,“大人,有人找您!”

    午时过后,骄阳似火。火炉一般的太阳丝毫没有收敛之意,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北郊阳渠的修渠现场,司马府专门负责跑腿送信的伙计小六呼呼喘着热气,在渠边找到司马昭时,看到的就是自家二爷戴着毡帽蹲在渠边,正专注地用树枝在地下比划的情景。

    小六之前先是去了一趟典农衙门,扑了个空,说是典农大人又带人修渠去了,还没回来呢。

    司马昭本来肤色偏白,经过接连些日的风吹日晒,已经泛红微黑。而且他与别的普通役夫是一样打扮,小六一眼瞅过去,竟是分不太清哪个才是自家二爷。

    统共几日没见,二爷怎么就黑成这样儿了?差点儿都认不出来了。

    “二爷,大爷派小的来给您传个话儿……哎呦呦呦!”

    小六激动地往这边跑,一个不留神儿,踩着一脚泥,滑了一跤,圆脸上也溅了些许泥点。拿手一抹,脸上煞是精彩。

    司马昭瞧见来人,摘掉草帽,扶着腰大笑,“是小六啊,怎么样,你没事儿吧?”

    “没事儿没事儿。二爷,老爷吩咐说,让您得空儿时回府一趟,说是有事相商。”小六拿手背擦着脑门儿上的汗,边喘气边道。

    “嗯,知道了。”司马昭应了一声,直起身,看似不经意地用鞋底把刚才划的图轻轻一碾。

    随后扔掉手中的树枝,拍了拍手,“噌噌噌”几个大步,登上附近一处坡地,眺望了下远处的阳渠整修情形。

    此时修渠工程已近尾声,看这样子,再有几日便可完工。

    司马昭又笑着冲小六点点头,“辛苦你特意跑一趟。我这边稍作安排便回。”

    父亲甚少在他外出忙公务时派人传什么话,此时特意差人过来,看来是有要事相嘱。

    此时,城南司马府。

    向晚时分,热气稍敛。司马懿在达观居旁的小花园里纳凉,倚着木榻读姜太公的《六韬》。

    他这太傅当的相当轻省,除非有要事,不必日日去宫里。反正曹爽那些幕僚也不想天天看到他,巴不得他总在府里歇着才好。

    司马懿尤爱读《六韬》,此书六卷,以战略战术见长。他以前读时,大多读的是“武韬”“龙韬”等后五卷,这几卷更重用兵布阵和战术策略。

    近日赋闲,便又将第一卷“文韬”细读一遍,这一卷更重谋略文伐,偏于攻心计。觉得相当精彩,获益匪浅。

    正读到兴头之时,长子司马师前来问安。

    “子元,你来得正好,这本《六韬》,你有空时也看一下。”

    司马师接过,道,“儿已遵照父亲吩咐,派人通知二弟,让他有空时回府一趟。”

    嗯。司马懿点点头,“你二叔家也去过了?”

    看下左右无人,司马师才道,“果如父亲所料,据二叔说,尚书台的奏章,大部分以赞同征西者居多。老臣们虽也有婉言上书反对的,但是大多心存顾忌,迟迟未动……”

    司马懿从塌上起身,背手而立,“看来,征西已是阻挡不了。若是不出所料,征西将军的人选,应该是在夏侯玄等几人中择出。”

    “此一役少则数月,多则逾年,中护军担负皇城守备重任,不能一日无将啊……”

    “父亲之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