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剑影

    “大将军?”曹芳照例先望向曹爽,他们是叔侄关系,私底下同曹爽亲近,在朝中也颇依赖他,惯于看曹爽眼色行事。

    “军国大事,臣愿先聆听诸位同僚高见。”曹爽道。

    他今日的态度同上次议事时变了不少。群臣有点儿意外,相互看看,一番小声议论之后,却都暂时观望未言。

    司马懿本不欲过早表态,见满朝再无人出声,乃略整衣冠出列。

    一码是一码。恩怨归恩怨。军国大事面前,他还不能装糊涂。

    “陛下,虽说西蜀给我朝西境造成不小压力,是不争事实。但是挥兵远征,孤军深入,兵家所忌。况且西川地险,又有汉中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依老臣之见,须待时机成熟,方可谨慎出兵,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请问太傅大人,您说的所谓时机,要何年何月才能成熟?”邓飏素来心高气傲又缺少耐性,一听便忍不住插话道。

    “眼下汉中空虚,这还不算时机成熟?此时不西征,岂非坐良机?”

    此言一出,连曹爽都有些不满地看了一眼邓飏。

    虽然邓飏今日所奏也算是他的授意,想要试探群臣之意。但不管怎么说,司马懿毕竟是当朝一品太傅,岂能如此造次没规矩?

    只是邓飏此时的注意焦点都在另一人身上,并没注意到曹爽的眼神告诫。

    司马懿却压根儿没兴趣理会邓飏,而是转向前面,再度拱手道,“昔日,太和二年至青龙二年的六七年间,西蜀诸葛亮曾对我朝五次北伐,其间各有胜负,但终以西蜀退兵收场,北伐不仅大大耗损了西蜀国力,一代英才诸葛亮亦殒命五丈原……”

    “到了景初二年,趁着先帝病重之际,西蜀姜维继续北伐,与我朝经历大小战役数十次,战绩如何姑且不论,兵困民疲却是事实。诸葛亮在西蜀威望素著,屡屡以举国之力北伐,自然无人敢言其他。不过,那姜维资历尚浅,虽承诸葛亮遗命,威望却不足以服众。近年,听闻西蜀臣民对连年征伐已颇多怨言,国内对姜维的不满之词甚多,长此以往,不知那姜维将如何收场?……”

    “太傅长篇大论地说这些他国北伐之事,又是何意?”邓飏一向自视甚高,话里也带着几丝傲慢不逊。

    “陛下,老臣今日啰嗦这么多,是在想,以敌国为鉴,未必不能给我朝以些许警示。”司马懿依旧没理会邓飏,而是面向前方,对着曹芳道。

    邓飏当众被人无视,面上有些挂不住。脸色也有些难看。

    “太傅所言固然不错。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您说的那些事,都已过去十几年了。这些年来,我朝兵精粮足实力雄厚,岂是西蜀小国可比?太傅又何必事事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话未说完,一人衣袖带风大步走至他旁边,双拳紧攥,冷目而视!

    邓飏吓了一跳,不由后退一步。看清来人,原来是司马师,不由地有点儿气急败坏。他心高气傲目中无人惯了,遂带着几分轻蔑地道,“怎么,司马常侍又要当堂动手么?”

    几年前,一日在散朝后邓飏说了两句司马家的风凉话,被司马师听到了,一时冲动气不过,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给了邓飏一拳,“你是什么东西,也配对我家指手画脚!”

    从此司马师在朝里就一直任着常侍,再没升迁过。

    司马懿轻轻把司马师拨到身后,对他摇了摇头。又转向前面。

    “陛下,老臣只举一例。太和四年,先帝兴师伐蜀,臣犹记得当年情状。当时,由元侯曹子丹与老臣各率大军同时进发。老臣率军自荆州沿汉水,出西城,溯沔水,抵朐忍,数万兵士历尽艰辛,仅攻克新丰一县,适逢大雨,不得已受诏撤军,前功尽弃。其它几路大军其状类同,今日朝堂诸僚,对此事应当有所耳闻,老臣不再赘述。整场战事,可谓兴师动众而去,偃旗息鼓而归,得不偿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