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公主替嫁记(2)

 而在其中,齐语白这位故皇后之子便是齐慕瑾的大敌,自小做女装打扮,才能在家族尽覆,无人照料时活到成年。

 温氏一族,实在可惜。

 温相闻言看向了对面的青年,青年样貌风流出色,却不见丝毫轻浮之感,比之京中文人雅士更多了几分随意自由和英姿飒爽,令人眼前一亮。

 他能一眼便知他的身份,说明对尚朝了解甚深,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啊。

 “将军在此多候,温某也不拐弯抹角。”温相落座道,“此次为谈楼关之事。”

 “温相有何高见?”沈醇伸手示意看茶。

 温相多谢后道:“在下此次进城,也观了城中之景,南溪部族驻扎,百姓却仍然安居乐业,虽有惊慌,却无损伤,将军胸中自有丘壑,乃是爱民如子之人,如今大军不动,想要通商,想来也是知道如今不是进攻京城最佳的时机。”

 沈醇轻轻敛眸笑道:“温相高见,在下虽不愿伤害无辜者性命,但若是拿不到想要的东西,也不会顾忌尚朝百姓性命了。”

 温相端起了茶盏道:“此次温某前来便是为此事,通商之事可行,之前穆伦将军说的以金银粮食换被俘之人也可行,只是楼关,将军想要多少?”

 “粮食百万石。”沈醇说道。

 温相神色略有变化,尚朝富足,但一下子拿出百万石粮食也会大伤筋骨:“将军所要太多,恐怕一时拿不出。”

 “尚朝三年粮食税赋便有此数,否则如何养几十万大军?”沈醇反问道。

 温相心中震惊,他来时心里已做好了准备,却不知此人对尚朝国力了解到了如此地步,当真可怕:“可否减免?”

 “此处险要,直指京城,尚朝不出血是拿不回去的。”沈醇说道。

 “楼关之地将军守不久。”温相道,“虽有粮食,但此处一堵,十万大军生计便可拖垮。”

 “若真到为难之时,也只有屠城之路可走了。”沈醇笑道,“届时屠城,穆伦也会将消息告知天下人,尚朝能换将士回去,却舍不得粮草,想来尚朝百姓人人皆会慷慨解囊,以换将士回归。”

 温相握着杯盏的手捏紧,若真到那一步,民心必然大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尚朝才是真的走到了穷途末路。

 好狠的计谋,让人无路可退。

 “此事温某代陛下答应了。”温相放下茶盏拱手道。

 如此割让,南溪必成尚朝劲敌,南溪有此人是为大患。

 “虎门关将军想要多少?”温相问道。

 “虎门关不换。”

 温相出了城,被那冷风吹过时神思一清,那句话似还在耳边作响,心中冷如冰石。

 虎门关为界,尚朝便只有一道防线,数百年安乐之景自今日止住了,此后即便居于京城,也要日日悬心。

 温相返京,带回条陈与商议之语,此事未上朝议,尚景帝坐了许久:“这些东西给出,国库便几乎掏空一半,若是不换将士,他也关不了多久。”

 温相心中叹气:“陛下,若不换会寒了众将士的心,也会乱了民心,到时南溪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推翻尚朝。”

 “还可再谈?”尚景帝问道。

 温相摇头:“陛下,对方态度十分强硬。”

 “和亲呢?”尚景帝问道。

 “未要。”温相说道,“陛下,南溪之地不可再看做附属,而要看做平起平坐。”

 曾经臣服之人一招压在头顶,不说帝王,很多人都难以转过心思。

 尚朝百余年,无人觉得它会灭亡,可历史朝代多是容易因此覆灭,盛极之时易生蛀虫,骄傲自满,不察他人起兴,或不体民意,由盛转衰不过眼前之事。

 尚景帝蹙眉,为帝王者,没有想要做亡国之君的,如今受制于人,竟只能给出了:“就按这个办吧,待到将士回归,总还能打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