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

    李秋林别看只有23岁,却身经百战,十分老练。他性格沉稳,思维缜密,在接到了这批年轻干部之后,为了减小目标,没有将部队安排在一起行动。他用一个特战分队身穿八路军的军服,护送着这批年轻干部。

    他率领其他的特战队仍然化装成日军,尾随着年轻干部们。这样既可以减小目标,与敌人遭遇也方便对他们展开救援。

    尽管如此,他依旧十分小心,要求部队昼伏夜行,尽可能避免与敌军遭遇。

    前三天他们走出了100多公里,十分顺利,没有与日伪军遭遇。到了第四天的下午,在前面负责开路的侦察员报告说,前方出现了一座大石桥,桥上有日伪军把守。石桥是架设在山涧上的,是返回太行山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这个情况李秋林是知道的,他们来的时候就已经经过了这座大石桥,只是当时并没有日伪军把守。

    现在出现了意外情况,李秋林十分谨慎,亲自带人前往大石桥进行侦察。

    李秋林看到在大石桥的桥头,有日军用沙袋垒起了机枪阵地,桥头还有几顶帐篷,很显然这些日军短时间内是不会离开大石桥的。

    李秋林等人携带的物资给养有限,不可能在此地长期停留,而且这一带情况复杂,停留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暴露,因此他必须想办法尽快通过这座大石桥。

    他叫来了几个分队长商量过桥的办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李秋林等人原本是昼伏夜行,他们也想在夜间通过大石桥,可是他们认为在夜间敌人反而会十分警觉,因此他们决定今晚就原地宿营,天亮后再展开行动。

    这天上午9点,守在大石桥上的日军看到远处来了一支队伍,大约200人左右。

    这一带都是日占区,日军看到是自己人也没有太在意。直到队伍来到了大石桥的跟前,一个曹长才上前拦住了队伍的去路,要求他们出示证件。

    日军指挥官出示了证件,是第一军司令部直属队的,曹长看到没有什么问题,就示意士兵们搬开拦在桥头上安装着铁丝网的木栅栏,放日军的部队过桥。

    过桥的是日军的骑兵部队,但是他们走得很缓慢,因为在队伍当中还有六七辆马车,马车上有几十名八路军的官兵,有男有女,他们的手脚都被绳索捆着。

    当这些马车经过大桥的时候,守桥的日军官兵们都在一旁看热闹,在那里指指点点的,讨论着抓到的那些女八路该如何处置,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银协的神情。

    日军的骑兵部队顺利地过了桥,慢慢消失在守桥日军的视线当中。

    这时一匹快马奔驰而来,日军的一个骑兵来到了桥头,翻身下马,见到了守桥的一名日军少尉,传达了上级的命令。原来他们已经接到了情报,说从陕北方向有一批八路军的年轻干部要穿过敌占区,前往太行山根据地,要求各地的日军接到通报后留意此事,一旦发现他们的踪迹,马上进行拦截。

    日军的少尉马上就想起了刚才经过的那一队日军的骑兵,他们押送的八路军的年轻干部,正好和通报中交代的相当。

    他马上就意识到了有问题,猜测到了日军的骑兵应该也是八路军化装的。

    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骑兵传令兵,传令兵立刻原路返回,去向上级汇报。

    日军有很强的主动性,守桥的日军少尉虽然手下只有20多名士兵,他明知道不是前面过去的八路军骑兵的对手,可是他仍然不肯放弃,亲自带了一个班的士兵尾随了上去,他想要做的就是能够牢牢地盯住八路军的部队,避免他们消失在日军的视线当中。

    这名日军少尉的做法,在通常的情况下是正确的,但那只是在通常的情况下,对付普通的敌人。

    他们面对的是李秋林,是马武山特战队。日军的积极主动精神反而暴露了日军的动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