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不为

    两人商量过后,就叫来了dú • lì 旅旅长王利民、副政委高志勇、参谋长黄敬忠,跟他们商量这件事情。

    能够为dú • lì 旅调进一部分老的地下党的战斗骨干,高志勇当然是十分高兴的,他马上就表示了赞成。

    王利民和黄敬忠对于把自己手下的部队调出去一个营,心里多少有一点不太愿意,不过徐大龙对dú • lì 旅很关照,为dú • lì 旅补充了大量的新兵,在物资经费、武器装备方面从来也没有亏待过,因此二人也没有表示反对。

    李云龙听说徐大龙和赵刚直接就补充给他们一个整编营,这可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战斗部队,可比招收一群新兵澹子强上不止百倍。不仅如此,徐大龙和赵刚还把这一个营的部队自身携带的武器装备也全部带过去,等于额外又为李云龙提供了一个营的装备。

    李云龙十分高兴,连声夸赞徐大龙和赵刚够朋友。

    然而,听说要让他从dú • lì 团抽调50名战斗骨干送到马武山根据地去,李云龙多少还是有点心疼。

    要知道,dú • lì 团过去老的战斗骨干已经损失得差不多了,现在的战斗骨干也都是挫子里拔将军,不断地更新、培养出来的。

    dú • lì 团扩编成新编第一旅,骨干的缺口本身就很大,一下子要抽调走50人,他感到十分心疼。

    看到李云龙的样子,张大彪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说道:“团长,大龙兄弟和赵郑伟对咱们可真是够朋友了,咱们也不能亏待了他们。我建议就按照他们的要求,抽调出50名战斗骨干送过去。”

    李云龙是个讲究人,虽然他会占别人的便宜,但是对于徐大龙和赵刚他要另眼看待的。

    看到张大彪揭穿了自己的心事,他瞪起眼睛说道:“张大彪,你小子什么意思?我说过不给大龙兄弟和赵郑委他们派人过去了吗?人是一定要派的,还要挑选出一批精锐来,咱们可不能让大龙兄弟和赵郑委说咱们dú • lì 团小气。”

    不久以后,徐大龙派魏和尚和王炮护送着dú • lì 旅一个营的官兵来到了dú • lì 团,交给了李云龙。不仅如此,为了庆贺dú • lì 团扩编为新编第一旅,徐大龙和赵刚还让魏和尚等人又带来了一个步兵营的装备,以及5000大洋。

    李云龙和张大彪都十分开心,吩咐魏和尚回去后给他们二人带好。

    李云龙很会调动部队的情绪,为了给徐大龙和赵刚一个交代,同时也为了调动新来的dú • lì 旅官兵们的积极性,李云龙决定以这一个营的官兵为基础,扩编成新编第一旅的第四团,从营长到班长以上的骨干,职务上全都有了提升。这样的结果,令新来的dú • lì 旅的官兵们都很高兴。

    消息传到了dú • lì 旅,原本王利民、黄敬忠和dú • lì 旅的老弟兄们都担心,这一个营的官兵到了dú • lì 团会受委屈,看到这样的结果,也都为他们感到高兴。

    由于马武山游击队、dú • lì 旅和晋绥军主动出击,打乱了日军进攻马武山根据地的作战部署,短时间内无法组织起兵力来,因此马武山根据地周边的形势暂时比较平稳,徐大龙除了派出小部队继续外出去缴获物资经费,开始和赵刚一起把精力放在了根据地内部的建设上面。

    这天上午,王小虎拿着账本来找赵刚,他忧心忡忡地说道:“郑委,咱们的账上马上就要没钱了。你跟大队长说说,赶紧想办法再弄一笔钱回来,否则的话,很快就要揭不开锅了。”

    赵刚看了看账本,也觉得十分头疼。最近一段时间筹建了实验室,购买了大批医疗设备,这就花掉了一大笔钱。空军方面的维护开支巨大,兵工厂生产航空炸弹又占用了很大的资金。这些额外的开支压得赵刚有些喘不过气儿来。

    赵刚就来找徐大龙,催促他赶紧想办法,再弄一大笔钱回来。

    徐大龙现在也有些感到头疼,根据地周边的这些县城,由于抗日武装多次去搜缴日伪方面的资产,那些有钱的日伪人员都已经逃离了。因此就算是再去把县城打下来,也捞不到多少油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