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代价

    原来,游击队的骑兵之所以能够给日军的大部队造成很大的伤亡,是因为他们有九二式步兵炮,可以进行远距离地攻击。

    如今炮弹不多了,孙德胜这次仅仅带来了三发炮弹,他要留在关键的时候使用。

    孙德胜看到公路上继续前进的日军大队人马,无可奈何。

    他留下少量的游击队员继续沿途监视着日军的行军大队,自己带着大部分的游击队员,朝着日军行军大队的前方疾驰而去。

    他要另外寻找机会,打击日军。

    日军的行军大队在公路上行进了大约两公里以后,又踩上了地雷。

    日军的官兵们还是采用老办法,他们调头往回跑,在100米左右的距离,下了公路,准备绕道前行。

    “轰轰”两声,公路的两侧日军就分别踩中了一颗地雷。

    原来游击队员们看到上次日军采用这个办法,于是就在公路的两侧也埋了几颗地雷。

    这一下日军有些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又在公路上停了下来。

    日军的联队长还是有办法,他看到后退100米路边有地雷,就命令部队再往回跑200米。

    他就不相信游击队有那么多地雷,到处都能埋上。

    果然他的办法再次奏效了。

    日军的行军大队在公路边上跑出了大约1公里,再次上了公路。

    日军之所以还是要上公路行军,那是因为路两侧都是庄稼地,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行军的速度会大大地减缓。

    日军在公路上前进了大约3公里,跑在前面的一个日军士兵觉得脚下往下塌陷,知道自己踩中了地雷,他吓的顿时就晕了过去,直接就摔倒在地上。

    他旁边的日军官兵们看到这个样子,本能地趴在了地上。

    “轰轰,轰轰。”

    公路上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声,爆炸并没有在踩中地雷的那个士兵的脚下,而是在他的身后数十米的地方。

    原来这个士兵踩在了前面的一块木板上,木板是悬空的,被他一踩就翻转了过来。在木板的后面连接着一条绳索,绳索连接在二十多米后面的炸药的引信上,引爆了埋在公路上的炸药。

    孙德胜等人跟着徐大龙时间长了,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的对付敌人的办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动脑筋,机动灵活。

    他们不断总结日军行动的规律,变换了新的打法,这次正好炸中了日军的行军大队。只可惜留给他们埋设炸药的时间太短了,无法埋设更多的炸药。

    尽管如此,还是造成了六十多个日军的伤亡。

    日军的联队长十分恼怒,他感觉到这些游击队就像苍蝇一样讨厌。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战将,并没有因为恼怒失去理智。

    他冷静地考虑了一下,发现游击队在公路上只会埋设少量的地雷。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保护日军的安全,他把在后面行军的伪军调上来,让他们在公路上打头阵去趟地雷。

    果然日军前进了1公里多一点,伪军们又踩中了一颗地雷。

    游击队员们根据前面的经验,的确就是在公路上埋了一颗地雷,日军逼迫着伪军继续前进,果然没有再次踩中地雷。

    日伪军大约又前进了1公里多,就到了前面的岔路口。

    这是一条乡村级的道路,是通往马家河据点的必经之路。

    日军的联队长猜到游击队一定会在路口上埋设地雷,他派了一名日军的参谋,跑到前面通知伪军,让他们在距离岔路口50米的地方,就跑下公路,绕道上了乡间道路。

    日军的大队人马随后也跟了过去。

    日军的联队长猜得没有错,孙德胜等人果然在靠近公路的乡间道路的路口上,埋设了地雷。

    他们带来的地雷有限,把剩下的都埋在了路口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