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终南山

  长安城距离终南山只有一百多里的距离。明玉二人中午时分便来到了终南山的山脚。

  这一路走来,沿途冈峦回绕,松柏森映,水田蔬圃连绵其间,宛然有江南景色。只看的明玉心中欢喜。

  明玉两人在此处没有停歇,一路步上山冈。

  走了两刻钟的时间,来到了山冈顶峰的一座庙宇。

  明玉抬头望去,只见庙门横额写着“普光寺”三个大字。当下将马匹拴在庙外的松树之上,进庙讨顿斋饭吃。

  普光寺中有七八名僧人,明玉二人通报了姓名姓名以后,又奉上了一些银两。普光寺的小沙弥便把二人迎进寺庙,为二人上了一桌斋饭。

  明玉二人略作歇息,便将马留在普光寺,让这几个僧人代为照理。

  明玉和顾江二人便展开轻功,向着重阳山山上飞奔而去。

  明玉此时已经学会了凌波微步这等绝顶轻功。只见他在树枝之上或山岩之上轻轻一点,足下用劲,身子便腾空而起。等到力尽之时,又是一次借力,便又荡开三四丈的距离,凌空虚度,当真骇人之极。

  只是明玉这般无所顾忌的施展轻功,这样一来可苦了跟在他身后的顾江。

  顾江他现在修习的正是《金雁功》。要说如果顾江把《金雁功》练习的纯属的话,也不至于如此狼狈。可是他才刚刚修习《金雁功》的时间不长,功力又远远不及明玉。

  只见这时候的顾江,已经顾不得别的事情,只是低着头一路的狂追着明玉的背影。

  不一会儿,他就已经累的满头大汗,显然是内力不济了。

  不多时,明玉便来到重阳宫的山门之前。

  片刻功夫以后,累的满头大汗的顾江也姗姗来迟。当他看到眼前的场景之后,被震撼的长大了嘴巴,也顾不得休息,抬头便向上瞧去。

  只见映入二人眼前的是个极大的圆坪,圆坪四周被群山环抱,在山脚之下有一座巨大的水池。微风拂过水波荡漾,银光闪闪。这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馈赠,甚是壮观。

  这个时候一位身穿灰色道袍的中年道人,带着几个小道童,走到明玉二人身前。对着明玉打了个稽首,说道:“无量天尊,不知小居士前来蔽教有何要事?”

  此时的明玉也不知道起了什么心思,居然一改以前的谦逊风格,颇为挑衅的说道:“江湖中的各路豪杰,均言全真教是道门魁首,无论武艺还是道学精义无所不会,无所不精。小子不才略微不信,特意登山请教,还请道长指点一二。”

  中年道士听到明玉如此一说,顿时一顿,心中也不由的升起了一丝怒气。但是他面上却不露分毫,继续对明玉说道:“这些都是江湖人的谬赞罢了,我全真门人虽日日精研道学精义,但却不敢称道门魁首。至于武功,只是强身健体的法门罢了,更称不上什么天下第一。”

  中年道士说完看向了明玉,且看他接下来如何应对。

  现在王重阳的身体不佳,他实在是不想多造事端,只想着早些打发明玉两人下山便是。

  而且他看明玉年纪轻轻,但是身上却带着一丝儒雅之气,显然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辈,可能只是听闻了全真教名声之后,想上山一探究竟罢了。

  而此时的明玉,却不想再继续无聊的闲语下去。只见他拔出手中长剑,挽了个剑花,便向着中年道士攻去。同时嘴里还大声喊道:“是不是江湖传言,还要试过才知道,道长看剑。”

  这时的中年道士完全没有想到明玉会突然发起攻击。可当他看到明玉的剑招之后,就更加的惊讶了。

  此时明玉探手攻来,所用的正式《全真剑法》的第一式‘张帆举棹’。

  中年道士不由的惊呼出声:“《全真剑法》?”

  中年道士常年修习《全真剑法》,自然知道,这式剑招和第二式‘柔橹不施”都取自一首唐诗:“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之中。

  这“张帆举棹’”剑法借助风力,顺势而为,取顺风之意。攻击最是急速,攻击之时可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