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9阳神功

  夜色悄然降临,明玉身披着月光风尘朴朴的回到了天南小镇。他牵着马匹,来到了自己在小镇上的那处民宅门前,推门便走了进去。

  明玉走进小院以后,来到马棚拴好马匹,便快步向着厨房里赶去。在厨房里做了一些简单的吃食,用过之后便向着她自己的卧房走去。

  回到房间之后,明玉便盘膝在木床之上,此时的他开始回忆起脑海之中记忆的《九阳神功》。同时他也拿出此次获得的《小无相功》。开始把两本绝世秘籍一字一句的做起了对比。半个时辰以后,明玉终于把两本秘籍,随机粗略的翻了一遍。最后明玉通过对比发现,以他目前的状态,最好还是修炼《九阳神功》更好一些。

  因为《九阳神功》一共分为四卷,每卷都是分两重,第一重和第二重,是为了易筋煅骨稍聚内气;第三重和第四重,是为了疏通穴道拓宽经脉;第五、六层却是累积内力的一个长久过程;当突破第七重到达第八重的时候,九阳神功的修炼就可以说是方可小成了。此时修炼者的内力,虽然已经浑厚浩荡、澎湃汹涌,但是离大成之境,却还是差上许多。

  虽然小成之境离大成之境,只是一步之遥。但是只能靠着机遇和悟性才能突破。这是不能强求的,而九阳大成的所在,就是九阳神功的第九重。到了那时,就会阳极阴生,阴阳相济,内力将无穷无尽,再也不会有内力耗尽的担忧了。而且九阳真经,最是适合童身男性修习了。

  而《小无相功》就没有这么多的优势了,只有模范天下武学招式这一处优点。并且还容易让身体产生很多隐患。

  况且九阳真经练成之后,还有普通拳脚也能使出绝大攻击力;防御极强,自动护体功能,反弹外力攻击;更是疗伤圣典,专门克破所有寒性和阴性内力,这些优点。

  想罢这些之后,明玉便放下《小无相功》的内功秘籍,专心致志的回忆起《九阳真经》的第一卷内容: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盛,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生于老阴,少阴生于老阳。凡事不可极,极则变易,由重转轻,由轻转重。

  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展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

  正在明玉要按着《九阳真经》的行功路线修炼之时,他突然想到,前世的时候曾经听闻,人体有上、中、下三处丹田。现在自己改修内功,为什么就不能把《九阳真经》产生的内力储存在中丹田之中呢。

  想到这里,明玉便沉下心神,将下丹田中的内力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胸口‘膻中穴’当中,一边不断拓宽中丹田的容量,一边细细感悟周身各处的变化。

  良久,只见下腹丹田处至中丹田的经脉变的更为坚韧,等到下丹田的内力全部输送至中丹田之后。明玉心念一动,中丹田中的内力沿着手臂上的经脉运至掌上,速度比之前何止快了一倍?明玉心中大喜,全然没有料到还没有完全转换真气,只是将内力的储存位置换了一下,便有这等好处。

  想想,高手过招之际,你调动内力的速度比别人快,也就是说出掌或者出拳的速度更快,这得占多大的先机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