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援军

    “尽快回黎阳休整,还有严禁兵卒私下谈论此事。这些东西就地埋了,立个坟茔墓碑祭奠这些亡魂吧。”逢纪建议道。

    “你们看着办!”袁绍吩咐一声。然后霍然走开。

    九曲回肠用来形容黄河也是恰当,此时地河水并不如后世那般干涸。它不仅供给两岸广大地区灌溉用水,还是一处重要地运河。只不过近两朝来,朝廷无力维修河水水道,致使水运也废弃下来。

    袁熙已是数不清多少次到河水岸边,他带着几个随从参观了武帝治水地遗址。随后沿着河水一路向西行军而来。不知道此时的长江又是什么一副雄奇的光景,袁熙暗自想道。

    “少将军,张文远将军让斥候回报,说冀州中军发令,让我军迅速赶至濮阳、白马一线。”传令官禀报道,说完他地上传令文书。

    袁熙惊疑不定,看过文书后更是充满疑惑。这中军传令本该是以袁绍的名义签发,可是这上面却用鞠义、韩猛、沮授三人的名义。

    其中内容含糊,只说快至白马会合。袁熙仔细看了几遍。确实是沮授的笔迹,暗号也没有错,看来情况不妙了。

    “恐怕是中军出了事,咱们该小心应对!”郭嘉说道。

    “也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不过咱们这一路倒是太平,不见兖州军地伏击。”顾雍说道。

    “兖州军本就人少,他们不可能分兵多路。如此情况只能说明,兖州军奔冀州中军去了。”刘晔分析道。他擅长在众多消息情报中,分析出蛛丝马迹。

    袁熙心中那不安感更加强烈起来。冀州军战力算是不俗,但比之兖州军怕是有所不及。其中就坏在冀州军军纪败坏,兵将骄奢自傲,如此久很容易产生骄纵轻敌地心理。

    “全军戒备,并快速行军!”袁熙沉声吩咐道。

    三rì后,青州军先锋穿过兖州军屯兵重镇濮阳。城中守军随后出城,袭击青州军先锋的步卒。不料碰到钉子。

    被骁勇的丹阳兵一举打退。张辽赶到了白马津,了解情况后派出斥候向青州中军禀报。

    再过一天,袁熙的中军也全副戒备地穿过濮阳,来到白马津。袁熙从沮授处得知袁绍可能中伏的消息。但他无力回天,只能让兵卒在白马津屯驻下来。

    袁熙心中焦虑,要是袁绍有个闪失,那么冀州将大乱,此时自己还不具有,执掌河北的资格和势力。

    “可惜啊,要是鞠义他们夺下白马津后,再向西急进设伏。必能打曹cāo个措手不及,以挽回我军不利局势。”在袁熙身后的郭嘉叹息道。

    袁熙摇摇头,鞠义稳健,沮授稳重,他们怎么会那么冒险地作战,也只有郭嘉才总是兵行险招。

    “曹cāo要是去了延津的话,咱们现在于半道上设伏也不迟啊。”顾雍建议道。

    “迟了些!”田豫指向东边,“濮阳就是曹cāo的眼睛,他们哪有不将消息汇报过去之理。”

    袁熙一阵头大,问道:“几位可有破敌良方?”

    “曹cāo地兵马还未集结完毕。等他回到濮阳一线。就是两军对恃的局面,只有那时才能寻找出兖州军地破绽。”贾诩答道。

    众人都沉默下来。有时候计谋不是说出就能出地,还要依据战况适时定计。

    大军在城中埋锅造饭,稍作停留,两个时辰后,继续启程,前往黎阳。此时袁熙心情无比复杂,历史正在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着,尽管未卜先知,但仍然被命运所左右着。

    黎阳城仍然繁华,袁军在白马的失利,并没有让满城的百姓噤若寒蝉。所有的人心里都在想,反正曹司空军纪严明,不会滥杀无辜,谁做天下,老百姓还不过日子。

    这也许就是袁氏重敛重税,严刑峻法,纵容官吏欺压百姓所带来的恶果吧。

    主簿高柔来传令,大军驻扎在郊外,随时听候调遣,只准许袁熙带亲信进城,其余众人都在城外留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