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

    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入道早又有什么呢?谁叫我是正规院校毕业的呢,我家世出身好,就是鄙视你!何况你行为不检点呢?(不治行检)至今,谁也不否认郭嘉是三国一等一的人才,他能准确的预测孙策有可能被刺客刺杀,准确预测袁谭袁尚的争斗等等,他是个奇人和天才。

    估计奇人和天才总有不同咱们凡人的“异秉”吧,史书上没有交代郭嘉怎么不治行检,估计无外乎一些男女关系?不尊礼仪?言行放诞?诸如此类的吧。

    实事求是的说,一般上辈地位高的人家,家教相对要好一点,(起码表面上的仁义道德,公共礼仪)而相对底层一点的,因为周围环境没有那么多的约束,也没有那么的眼睛盯着,表面上的规矩顾及的就少了一点吧。

    不是一个阶层的人自然有很多相互看不惯的地方。而陈群却是以一个标准的士人的眼光看待郭嘉的。他不满意。他以为自己的领导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不仅要有才能,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要有符合“士人”所以能被成为“士人”应该具备的一般社会道德规范。

    陈群要捍卫儒家的尊严,于是,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儒家的君子不可以背后说人坏话)对曹操指出郭嘉的种种“劣迹”。

    然而,郭嘉是何等人!郭嘉和曹操是什么关系?陈群即使指出了这些,郭嘉依然故我,也不反驳,也不记恨,结果是,曹操依然看重郭嘉,同时也对陈群一是一,二是二的君子作风赞赏有加。

    但是,陈群对曹操身边群英荟萃(在他看来也许是群魔乱舞),感到不适应,他想建立真正的朝纲,选拔真正温文尔雅、既有才能又有起码的道德底线的人才,他想让这个崇尚权宜之计的乱世尽快终结。

    东汉主混于上,臣佞于下早就使公平公正公开的察举和品评变了样,而三国的乱世更彻底摧毁了这一制度,谁还在乎那悠悠然而来的品评,又有谁还在做那些悠悠然的品评呢?

    给大家举一个主昏于上的例子。汉灵帝是公元167年被立为皇帝,登基时年仅12岁,在位22年,死后谥号为孝灵皇帝。

    “灵”字在谥法中解释:“乱而不损曰灵”。乱是真乱,没在他手里亡国,倒也是真的,贴切。想来此人自登基以来就受宦官衔制,任人摆布,长大后性格软弱无能,只能在满足个人生活上胡作非为,声色犬马。

    他对于宦官的专权无能为力,同时,对于朝廷大臣的激烈反抗同样束手无策。那么,就好好满足一个男人的自然需求吧!

    至于权力、国家、公众评价,我是鸵鸟,我怕谁?我不和你们玩啦。开始年龄较小,灵帝刘宏也就玩点坐着驴车乱跑、在宫中开店铺、领着狗到处乱跑(把爱犬封官,谁叫我是皇帝呢)的游戏,其实也就那样,皇帝也是人嘛。大权都叫你们宦官、大臣们弄走了,我追寻点个人刺激,提高点生活质量也没什么不好嘛。皇帝也总不能长期压抑吧。

    渐通人事以后,他规定宫中的宫女必须穿开裆裤,而且不能在里面再穿内衣内裤,为的是发泄的时候方便。(无语)除了开裆裤创意以外,他还突发奇想,命令在西园修建了一千间房屋,房屋门槛外就是水渠,渠水中种满了莲荷,(西游记里天上宫阙的描写大约来自灵帝的灵感)

    在这个恍如仙境的花园里,他和宫女们都脱光衣服,嬉戏追逐,白昼宣 淫,成为中国luǒ • tǐ 运动的忠实实践者,他还给这处花园赐名为“裸游馆”。另外,灵帝还非常爱财,尤其是喜欢存私房钱,大约在他的心里认为:天下是你们的,也是我的,但终究是你们的,进到我钱包里的才是我的。这样花钱,又这样爱财,总是感觉钱不够用。和亲信一合计,明码标价卖官。这样也是公平的,卖官得来的钱归我皇帝,总比归宦官或者大臣们好吧?

    (想想孟达他爸,用10斗葡萄酒给张让就换来了个刺史,度量衡不统一,暗箱操作,既不公开又不公平。)比如说曹操老爸曹嵩就是花了一亿买了个太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