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逆转

网上的舆论还在发酵之中,张敏跟粉丝那边谁也不肯服输。

        双方都有自己的主张和诉求。

        但是正规军跟杂牌军是有区别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比于张敏这边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那些自发组织起来的粉丝逐渐的显现出了不专业的一面。

        在组织舆论上面还行,但是利用舆论上面根本就不够看。

        他们本来就是趁兴而聚,大部分是为自己的偶像谋诉求。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他们很容易的被拆散并且各个击破。

        基本上没有形成强而有力的攻击,又拿不出证据,翻来覆去还是那么几句话。

        要么反对徐文如此随意的处置刘长歌的粉丝,要么就是抵制徐文的新作。

        反观是张敏这边既有物证,又有人证,甚至在剪辑师的努力下还放出了那天混进来的粉丝差点导致车子撞到黄波的视频。

        所以往路人层面,他们更多的是倾向于徐文这边。

        再加上粉丝们愈演愈烈的倒逼事件以及徐文方坚决不服输的态度。

        也让很多的人开始慢慢的开始从这件事情的跟风中回过神来。

        因为说到底,还是那位粉丝的错。

        甚至网络上也慢慢的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

        那就是有人来干扰了自己的工作,是忍气吞声还是驱赶干扰自己工作的人。

        舆论的逆转就连张敏自己都没有想到。

        在听取了徐文的建议之后,事情的发展居然会变成这样。

        因为在最开始粉丝的激励足以让她这个大公司老板都要慎重考虑的状态。

        而当张敏带着这个好消息跟徐文分享时,徐文就把他自己的破题思路跟张敏解释了一遍。

        在徐文看来,一开始因为人多势众,你会怕。

        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下,观众也会下意识的想你是不是做了什么错的事情。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选择的做法有两种。

        一种是选择沉默,另外一种是道歉。

        但是这两种都是变相的服软。

        至于这两种有什么后果,徐文参考了一下前世“印晓天”事件大概就知道了。

        明明是一件没有做过的事情,在众人的逼迫之下,印晓天道歉了,结果换来的是资源断崖式的下跌,相当于被“软封杀”。

        因为前面你的态度在你道歉的那一刻,也会被解读为是死不悔改、“打脸”等等。

        所以越是这种时候,你就越不要道歉。

        就秉持着一种态度。

        我没做过!我没错!

        然而等到事情慢慢一直逼迫的时候,吃瓜群众也会回过神来。

        这件事情他是不是真的被冤枉的?

        不然为什么还是不道歉不认错?

        这是人类下意识的一种心理想法。

        也是徐文决定使用这种战术的一个依据。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是百分百绝对的。

        徐文在其中也有赌的成分。

        但是效果还不错的时,起码这一次徐文赌对了。

        网络上的舆论在经过高温煮沸之后慢慢的冷却了下来。

        开始回到了最开始的诉求。

        “抵制徐文的电影!”

        而至于周时跟张欢的粉丝,在冷静过后他们外面的那层皮就暴露无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